土龙刍狗的意思、土龙刍狗的详细解释
土龙刍狗的解释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三国志·蜀志·杜微传》:“ 微 自乞老病求归, 亮 ( 诸葛亮 )又与书答曰:‘ 曹丕 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芻狗之有名也。’”
词语分解
- 土龙的解释 .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后汉书·礼仪
- 刍狗的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网络扩展解释
“土龙刍狗”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泥土捏成的龙,稻草扎成的狗。原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临时替代品(如求雨用的土龙、草狗),后比喻徒有虚名、毫无实际价值的事物。
- 引申义:形容名不副实,表面尊贵或重要,实则空洞无物。
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出自《三国志·蜀书·杜微传》,诸葛亮在信中评价曹丕篡位称帝时提到:“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杜微作为蜀汉官员隐退,诸葛亮写信劝其出山辅政,借“土龙刍狗”暗讽曹魏政权虽称帝却无正统性。
用法与语法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通常作宾语或定语,含贬义。
- 适用语境:多用于批判事物或人虚有其表,强调名实不符。例如:“某些机构看似庞大,实为土龙刍狗,毫无作为。”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陶鸡瓦犬(比喻无用的摆设)、名存实亡。
- 反义词: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补充说明
该成语通过具象的祭祀用品(土龙、草狗)揭示抽象道理,生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名实之辩”的哲学思想。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解读,可参考古籍《三国志》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龙刍狗的意思
《土龙刍狗》这个词是一个民间俚语,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品质低劣、粗鄙恶俗。通常用来指代不讲道德、缺乏修养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土龙刍狗》由4个汉字组成:
- 土(tǔ):部首是土,共3画。
- 龙(lóng):部首是龙,共16画。
- 刍(chú):部首是刀,共3画。
- 狗(gǒu):部首是犬,共4画。
来源
《土龙刍狗》这个词源于民间,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素质低下、不学无术的人。
繁体字
《土龍芻狗》(土龍:部首是土,芻龍:部首是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如《土龙刍狗》中的“土”字可能写作“圡”,“龙”字可能写作“龍”,“刍”字可能写作“芻”,“狗”字可能写作“犭句”,具体写法因不同时期而异。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个土龙刍狗。
2. 这些人真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土龙刍狗。
3. 只有土龙刍狗才会做出这样粗俗无礼的举动。
组词
土气、龙门刀、刍议、狗屎运
近义词
草包、愚蠢、粗俗、低劣
反义词
君子、高雅、文明、修养
别人正在浏览...
安喻白芷乘轻驱肥逞炫臣衞锄理搭帮大贫砥志研思东文敦厉废帝覆诊刚克根叶翰毛鸿黄患失隳亡简本洚水艰难险阻济繁急捷精魅金铤计嘱举哀开阔地口轻廥聚猎具领抹立然龙虱罗汉菜蟆津迷雾模宪樵苏不爨七扭八歪秦栈人元三段论式商较审备升储生扭做守活寡顺孰坛席违拒委致伟壮骛利雾鬣雾锁云埋相爷遐制析律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