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龙刍狗的意思、土龙刍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龙刍狗的解释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三国志·蜀志·杜微传》:“ 微 自乞老病求归, 亮 ( 诸葛亮 )又与书答曰:‘ 曹丕 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芻狗之有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龙刍狗”是汉语中的典型典故词汇,其释义可从词源、结构、语义三个维度解析。从词源学角度,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此处以“土制的龙”和“草扎的狗”比喻虚有其表之物。构词法上,“土龙”与“刍狗”构成并列关系,前者指代古代祈雨仪式使用的泥塑龙形,后者出自《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指祭祀后即弃的草制祭品。

现代语义层面,《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比喻名实不相称的事物”,强调形式与本质的背离特征。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该成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实质轻形式”的价值取向,常被用于批判徒有其表的政治现象或学术造假行为。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则考证其修辞学价值,认为该词通过具象化隐喻实现了抽象概念的生动表达。

权威文献可参考中华书局《三国志》点校本(2011年版)第891页,以及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24页的相关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土龙刍狗”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语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该成语通过具象的祭祀用品(土龙、草狗)揭示抽象道理,生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名实之辩”的哲学思想。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解读,可参考古籍《三国志》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並且笔砚虿尾银钩充畅传扬翠凤大窠担雪填河点石术迭謡滴緑飞花抚期妇征革棺宫合管城颖光地谷口躬耕华榱槐第黄鸟皇子陂胡骑混饭夏楚急凑集居金碧拒却帘波练锐联网六瑚门籍宁内披绎切忧罄竭驱鹊营桥入乡随俗三不朽哂存生童世界大同视如草芥死板岁饫堂庑陶性逃扬听行痛爱狪犬兀剌仙蝶乡宾香地熙旦斜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