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屦的意思、履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屦的解释

粗鞋。《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於履屨为铭焉……屨履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屦(lǚ jù)是汉语中两个表示鞋子的单字组合,其核心含义均与“鞋”相关,但在具体使用和时代演变上存在差异。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履”的含义

  1. 名词:鞋子(战国后成为通称)

    战国以后逐渐成为鞋子的总称。如《说文解字·履部》:“履,足所依也。”指脚所穿之物,即鞋子。《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这里的“履”即指鞋子。

  2. 动词:践踏、行走、实行

    如《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履”意为踩踏、行走。引申为执行、实践,如“履行诺言”、“履行职责”。

二、“屦”的含义

  1. 名词:鞋子(特指先秦时期的鞋)

    在先秦时期,“屦”是鞋子的常用字,特指用麻、葛、皮等材料制成的单底鞋。《说文解字·履部》:“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左传·襄公四年》:“(国人)屦贱踊贵。”杜预注:“踊,刖足者屦。言刑多。”可见“屦”指常人之鞋。《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赵岐注:“屦,履也。”指编织草鞋。

三、“履”与“屦”的关系与演变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是理解汉字本义的基础权威著作。
  2.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权威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系统梳理了词汇、语法及历史演变。
  3. 《左传》 (春秋·左丘明):儒家经典之一,重要的先秦历史文献,提供了“屦”在先秦使用的原始语境。
  4. 《孟子》 (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儒家经典,包含大量反映战国时期语言和社会生活的记载。
  5.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词条宏富,释义详尽,注重源流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履屦”(lǚ j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粗制的鞋子。在古代,“屦”是鞋子的通称(战国前常用),而“履”最初多作动词(践踏、行走),后逐渐取代“屦”成为名词指代鞋。两字组合后,特指材质粗糙、工艺简单的鞋类。

  2. 历史演变

    • 先秦时期:“屦”为常见鞋类称呼,如《诗经》中“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 汉代后:“履”逐渐替代“屦”成为主流名词,如“削足适履”等成语中的用法。
  3. 文化关联
    该词反映了古代服饰文化中“鞋”的阶级性——粗制的“履屦”多与平民生活相关,而贵族则穿“舄”(xì,重木底礼鞋)等精致鞋履。

示例:
《说文解字》中“履,足所依也”,而“屦”被释为“履也”,可见二者在发展中词义逐渐趋同。现代汉语中“履”多用于书面语(如“西装革履”),而“屦”已罕用。

别人正在浏览...

隘薄保安团宝华葆卫豳诗草芙蓉超次寸禄待优单劣底儿掉丁公藤敦处发征风力发电趺足干欲高眼冠代闺箴贺家湖皇涧靖节金鸟金魄绢头驹跋絶手居心礧礧溜裘隆备昧宠末冬闹竹竿派驻叛命旆旌剖衷气盖山河穷工极巧卭卭人所共知容保蓐妇山菌子扇筤少头缺尾疏虞述赞万石君王辂万民伞完娶顽然未殊五庙向来响头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