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声调悲凉激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
“哀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权威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为详细解释:
“哀急”指声调悲凉激越,多用于描述音乐或文学中的情感表达。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荀勗改悬,声节哀急”,意为荀勖调整乐器悬挂方式后,乐曲的节奏变得悲怆而急促。
主要用于古代文论或音乐评论中,形容声调兼具悲怆与紧迫感的特点,例如:
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情况紧急且令人忧虑”的引申义,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解。建议在学术或古文阅读中沿用传统释义。
可通过《文心雕龙》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进一步查阅相关用例。
哀急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极其悲痛和紧急。
拆分部首和笔画:哀急由四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口、心、心、力。拆分后的笔画有17画。
来源:哀急是形容词,用于形容人们遭遇悲痛和紧急情况时的表情和状态。它由“哀”和“急”两个汉字组成。
繁体:哀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哀急在古代最早的记载中是通过篆书写成的,它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
例句:他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后,心情哀急,立刻赶回家。
组词:哀戚、悲怆、紧迫
近义词:悲痛、忧伤、紧急
反义词:欢乐、从容、安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