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搴旗斩将的意思、搴旗斩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搴旗斩将的解释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搴旗斩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在战场上勇猛作战,夺取敌方军旗并斩杀敌将,形容战功卓著或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来源:


一、字词解析与基本释义

  1. 搴 (qiān):意为“拔取”、“夺取”。《说文解字》释为“拔取也”。
  2. 旗 (qí):指军旗、战旗,是军队指挥和士气的象征。
  3. 斩 (zhǎn):意为“砍杀”、“斩杀”。
  4. 将 (jiàng):指敌军将领、统帅。

    整体释义:字面指拔取敌军旗帜、斩杀敌军将领,引申为在战斗或竞赛中取得关键性胜利或立下显赫功绩。


二、典故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场景,强调直接打击敌军核心以瓦解其战斗力。其典故可追溯至: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774页):

    “搴旗斩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046页):

    “搴旗斩将:拔掉敌人的旗子,杀死敌人的将领。形容勇猛善战。”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230页):

    “搴:拔取;斩:砍杀。指作战中夺取敌旗、斩杀敌将,立下显赫战功。”


四、现代用法与引申义 在现代语境中,“搴旗斩将”不仅用于军事描述,更广泛比喻:


五、近义与反义对比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吴起《吴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宝鉴》)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6.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搴旗斩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兵家经典《吴子·料敌》: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意为:军队中必定有勇猛之人,他们能轻易扛鼎、疾驰战场,夺取敌旗、斩杀敌将,是真正的能者。)


用法与语法


相关词汇


扩展知识

《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所著的兵书,与《孙子兵法》并称“孙吴兵法”。成语“搴旗斩将”体现了古代战争中个人武勇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冷兵器时代对先锋将领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百鍊镜伯歌季舞朝盈夕虚成轨崇赫待信大模厮样当厄当街砥廉峻隅二教洱水二周扼制发和鳏老憨戆航邮合摎轰斗皇祜贿嘱绛县老人坚贞不渝机辩鸡纤来叶朗讽莲步两疏凌慢留居伦表明月哪些蹑屩檐簦披敷破陋诮嗤且喜骑跨棋子雀罗门羣室扰惧散热器沙濑山茄子生剌剌束勖四明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天官赐福田赀同袍同泽忘其所以輱轲小集团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