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聲調悲涼激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荀勗 改懸,聲節哀急。”
“哀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為詳細解釋:
“哀急”指聲調悲涼激越,多用于描述音樂或文學中的情感表達。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樂府》:“荀勗改懸,聲節哀急”,意為荀勖調整樂器懸挂方式後,樂曲的節奏變得悲怆而急促。
主要用于古代文論或音樂評論中,形容聲調兼具悲怆與緊迫感的特點,例如: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情況緊急且令人憂慮”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建議在學術或古文閱讀中沿用傳統釋義。
可通過《文心雕龍》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閱相關用例。
哀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極其悲痛和緊急。
拆分部首和筆畫:哀急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心、心、力。拆分後的筆畫有17畫。
來源:哀急是形容詞,用于形容人們遭遇悲痛和緊急情況時的表情和狀态。它由“哀”和“急”兩個漢字組成。
繁體:哀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哀急在古代最早的記載中是通過篆書寫成的,它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他聽到父親病危的消息後,心情哀急,立刻趕回家。
組詞:哀戚、悲怆、緊迫
近義詞:悲痛、憂傷、緊急
反義詞:歡樂、從容、安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