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辰刻的意思、辰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辰刻的解释

犹时刻。《宋史·天文志一》:“新铜仪则移刻於纬,四游均平,辰刻不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辰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时间计量意义的复合词,由“辰”和“刻”两个时间单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的计时系统。其核心含义如下:

  1. “辰”的本义

    “辰”原指十二地支之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计时领域,“辰”被用来划分一天的时间。古人将一昼夜平均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因此,“辰”在此语境下代表一个两小时的时间段。

  2. “刻”的本义

    “刻”是中国古代更精细的时间单位。早期通过漏壶计时,一昼夜被分为100刻(后改为96刻或108刻,明清后定型为96刻)。后来,“刻”常指一个时辰(两小时)的八分之一,即十五分钟(因一个时辰为120分钟,120 ÷ 8 = 15分钟)。这是“刻”最常用的含义。

  3. “辰刻”的合成含义

    将“辰”与“刻”结合,“辰刻”一词通常指代某个特定的时辰及其内部更精确的时刻。它强调的是在某个两小时的时间段(辰)内的具体分钟刻度(刻)。例如,“午时三刻”即指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中的第三个十五分钟段(即中午11点45分左右)。

“辰刻”是中国传统计时术语,指代某一“时辰”(两小时)内的具体“刻”(十五分钟),用于表示一天中相对精确的时间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将时间进行层级划分(时→辰→刻)的计时体系。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辰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辰刻”字面由“辰”和“刻”组成:

组合后,基本义为“时刻”,即具体的时间节点或时段,如《宋史·天文志一》记载的“辰刻不失”。


二、引申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辰刻”可比喻时间短暂或流逝迅速。例如:

“辰时(2小时)和刻时(15分钟)均表示短暂,合称‘辰刻’后,引申为光阴易逝”。


三、来源与用法

  1. 文献出处:主要见于《宋史·天文志》,描述古代天文仪器的精准计时功能。
  2. 现代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如“良辰美景”“诞辰”等词中的“辰”字仍保留时间含义。

补充说明

不同权威来源对“辰刻”的解释侧重不同: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原文或《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神伤佛貍不着调晨服侈侈词不逮理村鄙玷尘雕损都君子短蕃匠扼喉騑驹分行布白謌謡惯盗关小郭泰巾骇突寒鸟贺功和说荒笃速槛车减死娇蝉浇冷水夹寨夫人羁防济南市肌体镌谕聚砂沥滴岭北令绩面斤渺无影踪敏寤前好请政穷塞遒雅起因鼩鼠扰累榕城肉袒牵羊濡没慎肃石涧水狱熟岁溲溺停藏亡极委财絃桐骁碁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