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 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及 汉 兵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説, 莽 闻之,始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而 陆氏 直称説煒曄以譎誑,何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汉 初善言治道,亦擅文章者,先有 陆贾 佐 高祖 ,每称説《诗》《书》。”
“称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进行综合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含义(现代用法)
指“称赞或评价他人的言论”,强调对他人话语的正面评价。例如在交流中,若有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可用“称説”表达认可。这一释义来自权威性较高的现代词典,更贴近日常使用场景。
古籍中的引申义
在《史记》《资治通鉴》等文献中,“称説”多表示“陈述、阐明”。例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提到晁错“以《书》称説”,即指他引用《尚书》内容陈述观点。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也以此词描述言辞的表达方式。
使用场景差异:
注意:由于古代与现代语义的演变,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其含义。若需查阅完整古籍引例,可参考《史记》《资治通鉴》等相关段落。
「称説(chēng shu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称赞或称道。
「称説」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罒」,其中「言」是语言的意思,「罒」是表示盛放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称説」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事》一书中,用来指尊称赞美之意。后来被广泛使用于文学作品和口头表达中。
「称説」的繁体字为「稱説」。
在古代汉字中,「説」的写法为「訓」と「言」的组合。而「説」的意思是教导、训诫。
1. 他的勤奋工作受到了领导的称説。
2. 她的演唱实力得到了许多观众的称説。
近义词:赞扬、夸奖、表扬
反义词:批评、责备、指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