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诗·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岂弟,乐易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岂弟君子》:“ 王介 得知 常州 , 刘贡甫 以语謔之, 介 曰:‘ 贡甫 非岂弟君子。’”《儒林外史》第四回:“轿子将近,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
“岂弟君子”是一个出自《诗经》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发音:kǎi tì jūn zǐ(部分文献也标注为qǐ dì jūn zǐ,但主流读音为前者)
含义:指和乐平易、宽厚仁德的人,形容品德高尚且待人亲切的君子。
原始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注解:“岂弟,乐易也”,即“乐易”指性格和悦、平易近人。
其他文献引用
《诗经·湛露》《卷阿》等篇目也使用该词,强调君子的德行与仪态。
“岂弟君子”是褒义成语,强调君子的亲和力与道德修养,常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原典及汉代郑玄注疏。
《岂弟君子》是一句出自《论语》的成语,意思是问,岂有不合乎兄弟道义的君子呢?通常用来表示对于君子行为的称赞和赞叹。
《岂弟君子》这个词共有4个字,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笔画:
《岂弟君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一章,其中孔子问自己的学生子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子路回答道:“岂只是子之言。”孔子于是问:“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岂弟君子》的繁体字为「岂弟君子」。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岂弟君子》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豈弟君子」。
这是一些使用《岂弟君子》这个词的例句:
以《岂弟君子》为组词的例子:
与《岂弟君子》意思相近的词语:
与《岂弟君子》意思相反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