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挞伐的意思、大张挞伐的详细解释
大张挞伐的解释
[attack on a grand scale] 大规划地攻击讨伐,也指对人进行攻击、声讨
详细解释
(1).大规模地用兵征讨。《痛史》第十九回:“ 阿剌罕 奏道:‘臣以为 日本 远在海外,不易伐……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2).指进行猛烈抨击或声讨。《十月》1981年第3期:“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有的人……还极不满意,大张挞伐呢?”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挞伐的解释 原指迅速讨伐,后来泛指征讨挞彼殷武,奋伐 荆楚。;;《诗;商颂;殷武》大张挞伐详细解释.《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 毛 传:“挞,疾意也。”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
网络扩展解释
“大张挞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dà zhāng tà fá(注意“挞”读tà,非dá)
- 释义:指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既可用于实际武力征伐,也可比喻对人或事进行猛烈抨击。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来源:出自《诗经·商颂·殷武》中的“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原指商王武丁征讨楚国。
- 后世引用:明代范景文《送鹿伯顺年兄》中“王师张挞伐,四处大征兵”,以及清代曾朴《孽海花》中“我国若不~,一奋神威……他那里肯甘心就范呢!”均沿用此意。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常见于书面语。
- 应用场景:
- 军事行动:如“大张挞伐,平定叛乱”。
- 舆论批判:如“媒体对腐败现象大张挞伐”。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口诛笔伐、大力声讨、大动干戈。
- 反义词:和平共处、息事宁人。
五、注意事项
- 易错读音:“挞”常被误读为dá,正确读音为tà。
- 语境区分:现代多用于抽象意义的批判,而非实际战争(如国际关系、社会事件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诗经》原文或《孽海花》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张挞伐
大张挞伐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大力挞打、严厉讨伐。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个词的构成。
部首和笔画:
- 大:由一竖而成,部首是大部,总共一笔;
- 张:由一横和一竖组成,部首是弓部,总共二笔;
- 挞:由手部和水部组成,总共六笔;
- 伐:由人部和木部组成,总共十一笔。
来源:
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列子·天瑞》一篇文章中,用来描述人们对待邪恶势力的态度。
繁体:
繁体字是「大張挞伐」。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大」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它由三横并列而成,形状像个立体的砧石;「张」字的写法是由一竖和两撇组成,看起来像个拉弓的人。
例句:
他们对邪恶势力大张挞伐,不留丝毫余地。
组词:
大训、大肆、大败等。
近义词:
大力揪打、严厉斥责。
反义词:
轻描淡写、姑息纵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