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田地和庐舍。《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 贾公彦 疏:“以田里安甿者,田则为百畮之田,里则五畮之宅。民得业则安,故云安甿也。”《孟子·尽心上》:“所谓 西伯 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隋 王通 《中说·立命》:“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2).特指卿大夫的封地和住宅。《左传·襄公三十年》:“ 丰卷 奔 晋 。 子产 请其田里,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赵岐 注:“田,业也;里,居也。”
(3).指故乡。《史记·汲郑列传》:“ 黯 耻为令,病归田里。”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兄相约,各将印綬纳还,奔回田里,日奉其兄为山水之游,尽老百年而终。”
(4).泛指乡间,民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其陆军则仿 德国 募民为兵,训练三年,令归田里,一旦有事,招之入伍。”
(5).乡民,百姓。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比之事鞭箠以急税赋,扰田里以督期会,则大异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采,以归语田里。” 陈衍 《元诗纪事·江西福建怨谣》:“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声色以淫吾中,贿赂以缄吾口,閭阎失望,田里寒心。”
“田里”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及来源依据:
田地和庐舍
指农耕土地与居住房屋的组合,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周礼·地官》提到“以田里安甿”,强调土地分配对百姓安居的重要性。
卿大夫的封地与住宅
特指古代贵族的封地及居所。例如《左传》记载子产请求返还“田里”,即收回封地财产。
故乡
代指家乡或出生地。《史记·汲郑列传》中“病归田里”即指告病返乡。
乡间/民间
泛指农村地区或平民生活场景。如韦应物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乡民百姓
直接指代务农的普通民众,如《孟子》中“收其田里”隐含对百姓生计的管理。
古典用例:
《醒世恒言》用“田里”描述归隐故土,体现“故乡”义;岳飞奏章中“归田里”则指向民间生活。
现代用例:
如“农田里劳作”描述具体农事场景,属于“乡间”的引申。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辞海》等权威辞书。
《田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田地中的一片地方。它用来描述田地中的事物或活动以及与田地有关的各种情景。
《田里》的拆分部首为「田」字的左边一部分,即「田」字。它的笔画数为5画。
《田里》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农业是人们的主要职业,所以与田地有关的词汇非常丰富,也包括了《田里》。
《田里》的繁体字为「田裡」。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田里》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在类似,但有细微的差别。
1. 农民们在田里辛勤劳作。
2. 他们家的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水稻。
田地、田野、田园、田家
农田、农地、农庄、农舍
城市、都市、市区、街道
闇野白牡丹辩斥笔牍闭门思过逼命并程策籍谄语茶砖佃富农颠蕀杜多夺席谈经范准愤愤伏辜隔世之感汞砂黑尻浣花颊辅荐誉箭鱼肩注狡妒结关惊鸿眷盼葵花子梁甫吟良民吏六诏喽罗马援据鞍没溺凝固抛撇彭考扑亮期齐憩宴羣慝任君散伙三言之道涩闷寿康澍降殊勋异绩四姓苏州同节偎怜文酒五凤虾姑乡人子乡音下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