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琅玕的意思、琅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琅玕的解释

(1)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white carnetian]∶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jade tree]∶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green bamboo]∶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详细解释

亦作“瑯玕”。1.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 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元 王旭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 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

(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 注:“琅玕子似珠。” 晋 葛洪 《抱朴子·袪惑》:“﹝ 崑崙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 刘基 《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3).指仙树之实。 清 孙枝蔚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

(4).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 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綺席,珠翠瑯玕;奏丝管於芳园, 秦 筝 赵 瑟。”

(5).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 唐 韩愈 《龊龊》诗:“排云叫閶闔,披腹呈琅玕。”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説应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九:“手捫千轴古琅玕,篤信男儿识字难。”

(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 吴伟业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7).喻冰凌。 宋 周邦彦 《红林檎近》词:“风雪惊初霽,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簷牙挂琅玕。” 宋 范成大 《雪后苦寒》诗:“旋融簷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8).犹阑干,纵横散乱貌。《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 张煌言 《感遇》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琅玕"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意象的古典词汇,其核心概念围绕美玉、珍宝展开,具体释义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玉石类释义

  1. 指似玉的美石。《汉语大词典》引《尚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为证,孔传释作"石似玉者"(来源:汉典网)。这种青碧色矿石常被用于制作礼器,《周礼·夏官》载"琅玕四觞"即指祭祀用玉器。

二、植物类意象 2. 喻指竹之青翠。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留客夏簟青琅玕"即用此意,宋代《广韵》注"琅玕,竹色如玉"(来源:《汉语大词典》)。此用法多见于唐宋诗词,如白居易《湓浦竹》"剖劈青琅玕"。

三、神话类象征 3. 昆仑山仙树之名。《荀子·正论》记载"琅玕龙兹华觐以为实",杨倞注"琅玕似珠,昆仑山有琅玕树"(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此说可追溯至《山海经》对昆仑神境的描述。

四、珍宝类引申 4. 代指珠玉珍宝串饰。《说文解字》玉部释"琅"为"琅玕,似珠者"(来源:说文解字注),李商隐《拟意》"琅玕冷落珊瑚碎"即描写珠玉饰物。此义项在《本草纲目》金石部亦有载录。

网络扩展解释

“琅玕”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本义:似玉的美石

琅玕最初指一种圆润如珠的天然美石,质地晶莹似玉。如《说文解字》记载“琅玕,似珠者”,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金琅玕”即用此意。这类美石常被用于装饰华贵场所,如古籍中描绘的仙境或宫殿。

二、神话意象:仙树与神果

在《山海经》等神话典籍中,琅玕被描述为昆仑山上的仙树,结出珠玉般的果实,由三头人守护。晋代葛洪《抱朴子》更将其列为昆仑仙境的珍奇树种之一。

三、引申含义

  1. 翠竹美称:因竹节形似珠串且色泽青翠,白居易等诗人常以“剖劈青琅玕”形容竹子的清雅姿态。
  2. 珍贵之物:可喻指佳肴(如张衡《南都赋》“珍羞琅玕”)、文采(如韩愈“披腹呈琅玕”喻文章华美)等美好事物。

四、文化象征

该词承载着古人对超凡之美的想象,既用于构建仙境意象(如“琅嬛福地”),也渗透于文人雅士的审美表达,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意象符号。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山海经》《说文解字》等典籍记载及历代文学用例,完整文献可参考搜狗百科、爱站词语解析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苞瓜北窗高卧鹎鶋冰楞不遑采掇茶楼崇墉偢睬当堵电子侦察卫星芳芷覆亏广漠圭撮还睦横说竖说花序撝谦慧雨护卫舰继路金墀儆醒尽是极智穷思阔拓癞活铃铛李天王流奔里谣马材唛头名方碾坊浓酾扑挞乾花樵树清敏气焰嚣张崎嶢啓佐入告上才善为说辞沈寥食箩守株缘木说怿澍泽粟错调达吐绶鸟文几文明词无底鲜鳞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