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帖的意思、榜帖的详细解释
榜帖的解释
(1).官府的告示。 唐 李骘 《徐襄州碑》:“与 韦宙 僕射为元从押衙,齎榜帖先至 江西 ,安存百姓。”
(2).科举录取的报帖或揭示的名单。 宋 陈继儒 《太平清话》卷四:“ 宋 朝 吴郡 士登科者,始于 龚识 ,其家居 昆山 黄姑 ,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 毕渐 ,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 毕斩 。”
词语分解
- 榜的解释 榜 ǎ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榜 à 摇船的
- 帖的解释 帖 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帖 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帖 ē 妥适:
网络扩展解释
“榜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官府的告示
指古代官方发布的用于晓谕百姓的公告或文书。例如唐代李骘在《徐襄州碑》中提到“齎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说明榜帖在行政通知中的实际应用。
二、科举录取的名单或报帖
特指科举时代公布录取结果的文书或名单。宋代文献如《太平清话》《独醒杂志》均有记载,描述榜帖为涂金纸制成的报帖,用于公示及第者信息。
补充说明
-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体现古代行政与科举制度的特点。
- 注意: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榜样与帖子的结合”,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建议以传统释义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榜帖(bǎng tiě)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贴在榜上的帖子或公告。它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片(piàn),总共有9个笔画。
榜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帖贴文化。在过去,人们常常将重要的通知、公告或名单贴在榜上供人浏览。这些贴在榜上的帖子被称为榜帖。
在繁体字中,榜帖的写法为:榜帖(bǎng tiě)。
古时候,榜帖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古代文字记录,具体的古代写法无法确定。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将他的成绩贴在班级的榜帖上。
一些与榜帖相关的词汇有:榜单(bǎng dān)、名帖(míng tiě)、告示(gào shì)、通告(tōng gào)等。
榜帖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公告(gōng gào)、通知(tōng zhī)、告示等。
榜帖的反义词可能包括:私密信息、保密文件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