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俗言庸夫俗子。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 东西倚晚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2).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唐 杜甫 《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宋 陆游 《对食》诗:“痴儿自堕闍黎计,欢喜闻鐘已过斋。”《红楼梦》第五回:“ 警幻 见 寳玉 甚无趣味,因嘆:‘痴儿竟尚未悟。’”
痴儿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核心层次:
愚笨之人
指智力低下或心智不成熟者,强调认知能力的欠缺。如《说文解字》释“痴”为“不慧也”,即愚钝之意。此义项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晋书·傅咸传》载“痴儿”喻指愚昧者。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7卷第128页。
执迷不悟者
引申指对某事过度沉迷、难以自拔之人。如痴迷于情爱、名利或嗜好,含贬义色彩。宋代黄庭坚《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中,“痴儿”暗讽沉溺公务的官僚。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87页。
在方言或口语中,父母常以“痴儿”呼唤子女,表露怜爱之情,如“痴儿莫哭”等用法,情感色彩转为温和。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卷“亲属称谓”条目。
“痴儿”在文学中承载双重意象:
来源:《中国文学意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15页。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学术著作,未引用网页资源。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工具书原始文献。
“痴儿”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庸夫俗子
指平凡或缺乏见识的人,常用于自嘲或调侃他人。如宋代黄庭坚《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即以“痴儿”自指忙于公务的普通人。
天真无知者
多形容少年男女不谙世事的状态。例如杜甫《百忧集行》中“痴儿不知父子礼”,描述孩童天真任性的行为。
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倾向,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学或特定方言中。
暗谷阿屯白发苍苍版簿榜眼悖乱簸荡仓敖嘲排蹙融道扮倒载大竈登謌读赗福寿无疆刚塞聒吵旱烟锅皇风荚果江妃佩蒋山降书简翰肌腠兢惧记省骏步拘絏克落夸节隆眇搂揽罗圈揖緑线民爱魔力柅格攀岩平弄嫱媛桥星弃播秦隶热嘈嘈惹火仁誉容姿生孽市两授田飕飗所在地炭渣拖床慰藉薇蕨遐隔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