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价值极其昂贵的宝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又世俗率神贵古昔,而黷贱同时……虽有连城之珍,犹谓之不及 楚 人之所泣也。”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
“连城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发音:lián chéng zhēn
释义:指价值极其昂贵的宝物,也可比喻极其珍贵的人或事物。例如唐代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诗中用“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形容珍贵之物。
结构解析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尚博》:“虽有连城之珍,犹谓之不及楚人之所泣也。”唐代王绩在《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中亦有引用。
该成语与“连城之珍”常通用,后者更强调“珍宝”属性。其核心在于通过“连城”与“珍”的对比,突显超越物质层面的珍贵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引用或诗句例证,可参考《抱朴子》或李白诗作原文。
连城珍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相连的城市中的珍宝”。连城指的是紧密相接的城市或城镇,珍则是指珍贵、宝贵之物。该词通常用来形容城市中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各种宝贵的资源。
连城珍的部首是丨(竖)和石(石字旁),由12个笔画构成。
连城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这是一部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描述了一个美丽而富有的女子名为连城璧。后来,人们将其名字中的“璧”改为“珍”,用以形容城市中的珍宝。
在繁体中文中,连城珍用繁体字为連城珍。
在古代,连城珍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汉字中,连城珍的写法为連城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写法逐渐演变成现代的连城珍。
连珠炮、同城会
城中陈宝、城里的宝藏
普通小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