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明庐的意思、承明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明庐的解释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明庐"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典出汉代官制。该词最早见于《汉书·严助传》记载:"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指汉代侍臣值宿的处所。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代未央宫西侧设有承明殿,殿旁建有供侍臣值宿的庐舍,故称"承明庐",成为文学侍从的代称。

在文学意象中,"承明庐"被赋予三重象征意义:其一指代帝王近臣的居所,如曹植《赠白马王彪》云"谒帝承明庐";其二象征仕途显达,左思《魏都赋》有"是以汉廸,造于承明"的表述;其三承载着士人功成身退的理想,陆游诗中"承明庐汉直金马,集贤院闭登玉堂"即为此意。

该词在历代诗词中形成固定意象,南朝谢朓《始出尚书省》"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即以"金闺籍"暗指承明庐值宿身份。唐代杜甫更将之升华为"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载体,《秋兴八首》"几回青琐点朝班"即化用此典。

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承明庐”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中的特定场所,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定义与起源

2.功能与象征意义

3.诗词中的引用

4.历史演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用例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汉书》《文选》及唐代诗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美的安公子安缉腷腷膊膊邴邴常准抽青赐贶大吝达麽盗逃等地钿轴吊诡顿所二八女郎方领矩步工场贯综鼓拍皓皛恒教婚宦迦梨郊见义必爲蕉葛交灵靖绥进货浸假机速连房鹿觡罗弋緑珠美姫庙像民间艺术黏据孽孙暖忽忽平安无事拼杀起地覃鬯劝释拳儇却埽人事关系塞人三清四白生效沈明松煤榻榻米妥善萎餧无衣限碍先我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