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的意思、北岳的详细解释
北岳的解释
见“ 北岳 ”。
亦作“ 北岳 ”。即 恒山 。五岳之一。《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 北岳 ,如西礼。” 孔 传:“ 北岳 , 恒山 。”《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巡狩至 北岳 。 北岳 者, 恒山 也。”
词语分解
- 北的解释 北 ě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
- 岳的解释 岳 è 高大的山: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岳丈。岳父。岳母。叔岳。 姓。 '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北岳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字面释义
二、历史与地理专指
恒山是中国历代公认的北岳:
- 地理位置:主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延绵至河北省保定市,为太行山脉支脉,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
- 五岳地位:自西汉(公元前206年)起被列为北岳,明代正式确立祭祀于山西浑源,1982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三、文化象征意义
- 帝王祭祀:
- 舜帝曾巡狩北岳,后世帝王如北魏太武帝、清顺治帝均在此举行祭祀仪式,象征政权正统性与天地沟通。
来源:《史记·封禅书》
- 道教圣地:
- 恒山为道教“第五小洞天”,现存悬空寺、北岳庙等古迹,融合儒释道文化,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官网
- 文学意象:
- 诗词中常以“北岳”代指北方边塞或坚毅精神,如金代元好问《登恒山》:“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四、现代权威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
北岳:特指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道教重要发祥地。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结论:北岳既是地理实体恒山的专称,亦承载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宗教哲学及文学意象,为中华文明“山岳崇拜”的核心载体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北岳指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古称“太恒山”“玄武山”,《尚书·禹贡》中已有记载,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为北岳。
二、历史渊源
- 起源:舜帝北巡时封恒山为北岳,视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 典籍记载:《汉书·郊祀志》明确记载“北岳者,恒山也”。
- 地位变迁:明末清初被正式列为五岳之北岳,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地理与文化特色
- 自然景观:以天峰岭、翠屏山双峰对峙为特色,山势险峻,被誉为“绝塞名山”。
- 人文价值:道教发祥地之一,留存悬空寺等著名古迹,历代文人题刻众多。
四、常见误区
- 误指其他山岳:部分资料误将湖南衡山北峰称为北岳(如),实为混淆南岳与北岳。
- 名称混淆:恒山在历史上有“常山”“元岳”等别名,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山西省官方旅游资料或《恒山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逢迎宝地变躬迁席表链秉钺不老气成都纯嘏胆大心粗旦会彫胡丁漕短道儿放率附毛戈法关历孤策故岁含识含枢纽会攻呼天钥地佳思驾御禁方惊恨靖绥进针恪敬孔穴宽典霝龠离亭流求门闾之望明刑谬越腻抹欧虞法贫乏平陷扑断千里信庆霄亲好侵匿茸线烧钱烈纸生活制度沈敏诗调守灵授政庶产黍黍夙秉宿场瞎屡生崄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