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行德教。《书·君奭》:“惟兹四人昭 武王 ,惟冒丕单称德。” 孔 传:“惟此四人明 武王 之德,使布冒天下,大尽举行其德。”
(2).衡量德行。《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尹知章 注:“既称其德,又度其功。”
"称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衡量、评定或赞誉一个人的品德、德行。它通常用于表达对他人高尚品德的认可和称颂。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衡量德行
"称"有衡量、评定的意思,"德"指道德、品行。"称德"即指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行评判或考量。例如在评价人物时,需"称其德"以定优劣。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赞誉美德
引申为对高尚品德的称颂与表彰。如古文中"称德度功"(《管子·君臣下》),意为赞誉德行、衡量功绩。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社会评价功能
传统社会中,"称德"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方式,如《周礼》中"以称德度功"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体现德行为本的价值观。
来源:《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文学与修辞应用
古典文学中常见此类表达,如韩愈《荐士诗》"称德掩群言",指以德行超越众议。
来源:《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七
现代汉语中,"称德"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对品德的郑重评价。例如:
"其人行止端方,足称德范。"
意为行为端正,堪称道德典范。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定义:"称扬德行"。
查看释义(注:此为词典官网公开释义页)
《古代汉语词典》
收录"称德"词条,释例引《管子》"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单列词条,但"称"字释义包含"赞扬"(如"称叹"),"德"字释义与品德相关,组合义可推证。
"称德"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评价的重视,其词义从具体的德行衡量延伸至对美德的颂扬,至今仍适用于对高尚品行的书面表达。理解该词需结合古代文献用例与现代语义规范,以准确把握其文化内涵。
“称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1. 推行德教
指通过宣扬道德教化来治理或影响社会。这一释义源自《尚书·君奭》中的记载:“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孔传注解为“使布冒天下,大尽举行其德”。可见其核心是通过弘扬德行实现社会教化。
2. 衡量德行
指对个人或群体的品德进行评判与考量。如《管子·君臣下》提到“称德度功,劝其所能”,尹知章注“既称其德,又度其功”,强调在评价人才时需综合德行与功绩。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其结构由“称”(衡量、宣扬)与“德”(道德、品行)组合而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实践与评价的双重重视。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例如历史典籍或学术讨论中可能涉及相关表述。
白无瑕不规矩不明不暗不期而然裁衣倡导长算远略大姑子待人接物大沫崓盗啼定窑订印遁幽非熊兆分科服秩謌行禾谷夫人鹤会恒式鸿运昏头晕脑昏姻将遇良材嫁衣裳记叙口气赉况拉飒陵懱六经注我沦覆年湮世远凝图棚长破镝前半天浅窳弃本逐末且兰青台旨青筱箔亲离衆叛蛩蚷然赞三包三炎审律霜白四选素浐随兴贴题挖苦文楼五方狮子舞项发口纵闲忧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