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酬币的意思、酬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酬币的解释

酬宾的礼物。《左传·昭公元年》:“ 后子 享 晋侯 ,造舟于 河 ,自 雍 及 絳 。归取酬币,终事八反。” 杨伯峻 注:“酬必主人赠礼物于宾以劝酒,谓之酬币。”《国语·周语中》:“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 韦昭 注:“酬,报也。聘有酬宾束帛之礼。”《诗·小雅·鹿鸣序》“又实币帛筐篚” 汉 郑玄 笺:“饮之而有币,酬币也。” 孔颖达 疏:“言饮有酬宾送酒之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酬币是古代礼仪交往中用于回赠的财物,属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复合词,需从单字释义与历史用法综合解析:

一、单字溯源

    • 本义:主人再次敬酒。《说文解字》释:“酬,主人进客也。”段玉裁注:“谓客既酌主人,主人复自饮以答客也。”
    • 引申义:报答、馈赠。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郑玄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酬。”
  1. 币(幣)

    • 本义:缯帛,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丝织品。《说文解字》:“币,帛也。”
    • 引申义:泛指礼物、财物。《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币”,高诱注:“币,货财也。”

二、复合词“酬币”的语义

“酬币”属动宾结构,指“以财物回赠答谢”,特用于古代宾礼场景:

三、文化制度背景

“酬币”制度体现周代礼制中的“宾主相报”原则:

四、语义演变

汉代后,“酬币”渐泛指答谢性馈赠。如《汉书·武帝纪》载南越王“献酬币”,颜师古注:“酬,报也;币,财礼也。” 明清小说中偶见其用,但多作古语遗存。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3. 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郑玄《仪礼注》(中华书局)
  5.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
  7.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酬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定义
酬币指古代宴饮或聘问礼仪中,主人赠予宾客的礼物,主要用于表达敬意或回馈。该词由“酬”(报答、交际)和“币”(财物、礼物)二字组成,字面含义为“答谢用的财物”。

2. 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3. 使用特点
酬币多为丝帛、玉器等贵重物品,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常见于周代至汉代的贵族交往。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

总结
该词反映了古代礼制中“礼尚往来”的文化内涵,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其社会功能。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国语》等原始典籍或权威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尊事贵兵荒马乱碧纱厨拨汗跛曳不在查点充朝创造亚当触触生醇醲存札打底子单子电饭煲夺志督劝風饕高樔宫恩固扃韩子鸿鴈黄钟瓦缶减半嘉贽卷舌吞声聚族而居科约烈考露地白牛闾墓旅游蜜蜡难乎爲继南心鲵鱼攀问颇眩伽佥院清材倾朝沁人心腑阙簿仍孙荣荷色子善文能武嗜枣司旦私坐唆诈推覈陀罗尼门往则蔚帖相伐啸傲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