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闾墓的意思、闾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闾墓的解释

指里巷和墓道的门前。古代旌表人物,常在这两处建坊题字。 唐 陈子昂 《复仇议状》:“然后旌其閭墓,嘉其徽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闾墓"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意义可从构词法和文化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1. 字义溯源 "闾"本指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周礼》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周礼·地官·大司徒》),后引申为里巷、聚居地。在丧葬文化中,"墓门有棘"(《诗经·陈风·墓门》)的"墓"特指埋葬死者的场所。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字面可解作"闾里之墓"。

  2. 文化意涵 该词多见于古代碑铭文献,如北宋墓志铭载"卜吉地于故闾墓之侧"(《全宋文·卷二百八》),指家族聚居地附近的祖茔区域。明清方志中常见"闾墓相望"的记载,反映宗族聚葬的民俗传统,如《嘉靖青州府志》描述当地"同宗共兆"的埋葬习俗。

  3. 现代应用 在当代考古学术语中,该词偶见于描述聚落遗址与墓葬区空间关系的研究报告,如《殷墟考古新发现》提及"居住区与闾墓相隔约二里"的布局特征。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常识》中指出,此类复合词体现汉语"以单字构词,义素叠加"的构词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闾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闾墓”指里巷(居民聚居地)和墓道的门前,是古代旌表(表彰)杰出人物的场所。官府通常在这两处建立牌坊或碑刻,题写文字以彰显其功德。例如唐代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提及“旌其閭墓”,即通过这种方式嘉奖忠烈之士。

二、结构与历史背景

  1. 字义分解

    • 闾:本指里巷的门,后引申为居民聚居的街巷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 墓:指墓地或墓道入口处。
      二字组合后,特指具有公共纪念意义的场所。
  2. 旌表制度
    古代朝廷或地方官府通过立碑、建坊等形式表彰忠孝节义之士,其选址多在人群聚集的“闾”和象征家族根基的“墓”,以扩大影响力。

三、其他解释差异

部分现代词典(如、3)将其归类为成语,解释为“对先人墓地的敬仰与怀念”。这一说法虽存在,但传统文献及权威考据(如、4、6)更侧重其作为具体地点的含义,建议以历史用法为主。

四、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例如描述古代社会对忠孝人物的纪念方式。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复仇议状》原文或古代礼制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宝山拜把鲍鱼罢任表掇秉节持重碧漾筹划辞费村田倒社大雅掉队叠嶂层峦鹅项椅飞梁分而治之附署扶携缟纻膈疝怪僻过客历函催河侯呵诘兢兢井市进善旌窘絶酒囊爵踊开解糠糜矿脉令閤历元骂嗔忙不择价猛虎添翼慕容黏空偏帅披帛平敞乾裂切中轻悄人荒马乱任内撒髅上下忙生息申制水精盐松滋侯天门亭立橡胶象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