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见粮的意思、见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见粮的解释

现存的粮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 颜师古 注:“无见在之粮。” 唐 刘禹锡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诗:“尊俎成全策,京坻閲见粮。”《宋史·岳飞传》:“﹝ 飞 ﹞驻军 钟村 ,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见粮”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术语,指军队现有的存粮储备。《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现存的粮食”,其中“见”通“现”,表示即时可用、无需调拨的粮草资源。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描述军队后勤状态,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相争时“军中无见粮”,即指军队粮草短缺的紧急状况。

从构词法分析,“见粮”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见”作为副词修饰中心语“粮”,强调粮食的现存性。该词在《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常与“刍藁”(草料)并列使用,构成“见粮刍藁”的固定搭配,完整指代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据《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研究,秦汉时期军队每日“见粮”标准约为士卒每人五升粟米,马匹每匹三升豆料。

现代研究中,《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战争卷》指出,“见粮”储备量是衡量古代军队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战役持续时间与行军半径。典型案例如东汉耿弇平定张步之战,其部队携带“见粮十日”实施快速突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该词在《孙子兵法》体系中被归入“军食”范畴,与“辎重”“委积”共同构成古代军事后勤学的核心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见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1. 《汉书·项籍传》
    “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
    颜师古注:“无见在之粮”,即军队缺乏现存粮草。
  2. 《宋史·岳飞传》
    “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
  3. 《史记·项羽本纪》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三、用法与语境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捱延白发郎官褊宕表叔持斧翁吃粮吹纶絮邨烟打恭躭悮电位房行风靡一时府官官监闺禁桂薪过境过遣箍纹豪歌横决轰鬭监界焦沸京口酒金兰之交斤械钧天调刻不容缓令君罗唣煤气机缅渺妙舞清歌末朝磨错女大须嫁清晓琼璧啓首虬镂亮槅啓运羣屋稍安毋躁升官图石钵十殿阎王使性掼气适野谋説陈述职讨平天沟填权遗贼献见纤懦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