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崇圣寺的意思、崇圣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崇圣寺的解释

寺名。在 云南省 大理 西北 点苍山 东麓。寺东有 千寻塔 ,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 南诏 保和 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42.19米,建于 五代 。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崇圣寺是中国云南省大理市的历史文化地标,其名称源自“尊崇圣贤”之意。该寺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公元9世纪),兴盛于大理国阶段(10-13世纪),现存建筑群包含三座千年佛塔,故俗称“大理三塔”。据《南诏野史》记载,寺庙原名“天镜阁”,后因大理国推行“以佛治国”方略,更名为崇圣寺以彰显对佛教圣贤的尊崇。

主体建筑千寻塔高69.13米,为唐代密檐式砖塔典范,东西两侧的宋代双塔各高42.19米,形成等腰三角形布局。这种建筑形制在中国古塔群中具有独特价值,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特别强调其三塔鼎立格局蕴含的“天、地、人”和谐理念。

寺内曾出土680件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包括鎏金铜阿嵯耶观音立像等国家一级文物,印证了《云南通志》所述“妙香佛国”的宗教盛况。当代考古发现证实,地宫舍利函内藏有佛陀舍利及写经,与《大理行记》中“佛顶寺藏释迦真身舍利”的记载相符。

网络扩展解释

崇圣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以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闻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崇圣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苍山脚下,东临洱海,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约公元713-741年)。作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它历经多次扩建,鼎盛时占地达7里,拥有800余间殿宇,是佛教在西南边疆传播的核心场所。历史上曾有9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修行。

二、建筑特色与文物

  1. 三塔群:主体建筑为三座佛塔,主塔千寻塔高69.13米,为唐代方形密檐砖塔;南北两座小塔为宋代八角形砖塔,高42.19米。三塔历经多次地震仍保存完好,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包括金质观音像。
  2. 五大重器:历史上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等闻名,现存仅三塔,其余毁于战乱或自然灾害。

三、文化意义

四、现代价值

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于一体。尽管古寺建筑群在清代损毁,但三塔及出土文物为研究唐代建筑、南诏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阅-11中的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岸标边词变术不首残骸怠息斗柄斗艹方舄風鐵浮薄府干附骥蝇弗目膏明梗调牯犀赫然耸现回骤将于艰难竭蹶渐营娇蛾家衍人给金鸡勒劲骏卷末靠班孔猷空院宽坐两面攻林霏灵阿陆处敉邦命体命志裴松之片鳞碎甲钱唇弃餐秦陇撒数升则受保人收到瘦括括水里书诺说帖松嘴梭叶挑泛条氏罔已尾犯无全相厉痫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