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志的意思、命志的详细解释
命志的解释
谓立志。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诗:“读书必希圣,命志思承先。”
词语分解
- 命的解释 命 ì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刵 )。命运(.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命志"是一个相对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命"与"志"两个字的古义及合成词用法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语言学分析,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 确立志向;表达心志:
这是"命志"最核心的含义。"命"在此有"表达"、"申明"、"确定"之意;"志"指心意、志向、抱负。合起来指明确表达或确立自己的心意、志向或理想。这种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强调个体主动、郑重地宣示内心追求。
- 例证参考:此义项可追溯至古代典籍中关于个人立志、著书立说的语境。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创作动机时,常涉及作家"感物吟志"、"为情而造文"的过程,其核心即是"命志"(表达心志)的行为。相关论述可见于《文心雕龙·明诗》、《文心雕龙·情采》等篇。[参考来源:《文心雕龙》研究(如中华书局版校注本)]
- 记载;记录:
此义项相对少见。"命"通"名",有"命名"、"称述"之意;"志"通"誌",意为"记载"、"记录"。因此,"命志"可理解为记述、载录某事物或事件。
- 例证参考: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偶见,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理论基础在于古汉语中"命"与"名"、"志"与"誌"的通假关系。[参考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
二、深层内涵与文化背景
"命志"一词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个体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的重视:
- 主体性与自觉性:"命志"强调个体主动、自觉地确立和表达其志向,而非被动接受。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立志"(如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和道家思想中"任性命之情"(顺应自然本性)的精神内核。
- 言志传统:与中国文学艺术中源远流长的"诗言志"传统密切相关。"命志"是创作者将内在情志外化为作品(诗、文、书、画等)的过程起点。[参考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 生命价值的寄托:所"命"之"志",往往关乎个人的理想抱负、道德情操或人生信念,是其生命意义的重要寄托。
三、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命志"作为一个独立词汇已非常罕用,基本只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讨论中。其含义主要由更常用的词语承担:
- "确立志向"、"立志"、"表达志向"等替代其第一义项。
- "记载"、"记录"、"记述"等替代其第二义项。
总结
"命志"的核心含义是确立并表达心志、志向,次要含义是记载、记录。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个体精神自觉、价值追求和言志传统的深刻体现,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在现代语言环境中,其功能已被其他更通用的词汇所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命志”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本词义
“命志”意为“立志”,指确立志向或抱负。该词由“命”(赋予、决定)和“志”(志向)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意志力确定人生目标。
2.出处与例句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清代曹寅的《尚中索书真州东园》诗:“读书必希圣,命志思承先。”。诗句中“命志”指通过读书效仿圣贤,继承先辈志向。
- 现代用法:如“几十年贫病交迫的生活并未改变他的革命志向”,此处“命志”可理解为坚定志向。
3.相关延伸
- 近义词:立志、立愿、矢志。
- 文化内涵:体现儒家传统中“修身立志”的思想,强调个人对理想和责任的主动承担。
4.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日常表达更倾向使用“立志”“确立志向”等说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等工具书()或古典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半岭剥牀备任昌黎车轸重提旧事鹑星簇羽蟺蜎垫背刁酒都目堕混飘茵风评赋敛斧政股利寒营浣花笺济世酒篘棘正儁发老湫凉牀料敌制胜六六鱼离众龙舰铓刃毛节寐寤妙解末臣铙管年纪平目起荡砌台啓祖全身远祸曲拍人参入破三内沈荒誓辞实度水箱疏爽土寇涂潦菟裘望宗玩世无貌详谛香衖谐因戏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