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邦国。 明 文徵明 《赞廷尉汤公》:“戡难敉邦,所至振肃。”
“敉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整体含义
“敉邦”指安定国家,常用于描述平息动乱、稳固政权的行为。例如明代文徵明《赞廷尉汤公》中的“戡难敉邦”(意为平定祸乱、安定国家)。
单字拆解
该词多出现于古代文献或正式场合,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核心语义与“治国安邦”相近,但更侧重通过平定动乱实现国家稳定。
在组词方面,“邦”可构成“安邦”“兴邦”“邦联”等词汇,而“敉”的常见搭配包括“敉宁”“敉乱”等,均与平息、安定相关。
“敉邦”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适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或文学语境中的国家治理行为。
《敉邦》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平定叛乱、平息动乱,使国家或地区恢复安定。这个词常常用于描述统治者平息内乱或解决社会动荡的行为。
《敉邦》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敉和邦。其中,敉的部首是攵,它的拼音是pū;邦的部首是⻏,它的拼音是bāng。敉共有8画,邦共有7画。
《敉邦》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周礼·职方氏》一书:“善用刑戮则佚,不善用刑戮则敉。”,意思是良好地运用刑罚则国家安宁,不善地运用刑罚则国家动荡。
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敉邦」,与简体中文写法相同。
《敉邦》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稍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敉的写法为「梅」,邦的写法为「國」。
1.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敉邦动乱。
2. 他以强有力的决策和行动成功地敉邦了这次叛乱。
3. 下一步,我们需要集中力量敉邦经济上的困难。
与《敉邦》相关的有:救邦、平邦、平乱、平叛等。
与《敉邦》的近义词有平叛、平乱,反义词有激乱、危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