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裴松之的意思、裴松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裴松之的解释

(372-451)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是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其名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释义为“以注疏《三国志》著称,开创史注新体例,补阙纠谬,保存大量珍贵史料”。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裴松之”一词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1. 文献补注范式:裴松之奉宋文帝命为陈寿《三国志》作注,突破传统训诂注释法,采用“补缺、备异、纠谬、论辨”四法,增补史实达原书三倍,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为“网罗繁富,考订精严”。
  2. 史学方法论贡献:首创“史注分离”体例,注文独立于正文但与之呼应,形成“考据性史注”体系,这一方法被《辞海》定义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重要实践”。
  3. 文化传承价值:其注文引用魏晋著作逾200种,其中90%后世失传,使《三国志注》成为研究三国史不可替代的一手文献。北京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指出该注本“构建了立体化的历史叙事维度”。

学术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以下是对其生平与贡献的详细解释:

  1. 身份背景
    裴松之出身士族,祖父裴昧曾任光禄大夫,父亲裴珪官至正员外郎。他自幼博览群书,20岁起任东晋殿中将军,后在南朝宋历任中书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2. 主要成就
    他奉宋文帝之命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开创了史注新体例。通过博采140余种典籍,补充原书缺漏,考辨史实,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如《江表传》《魏略》等已散佚文献。

  3. 代表作品
    除《三国志注》外,他还著有《晋纪》《文论》等作品,但多已失传。

  4. 家族影响
    其子裴骃(《史记集解》作者)、曾孙裴子野(《宋略》作者)均为史学家,三人并称“史学三裴”。

  5. 历史评价
    裴注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辩”为特点,被后世视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补充,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繁富,考证详明”。

需注意,部分网页内容存在重复,建议通过权威渠道(如《宋书》本传)进一步查证其生平和学术贡献。

别人正在浏览...

犴狴摆明霸陵桥扳话变声并伙赑屓不废江河财聘朝柄承上起下赤鯶公愁容达贵斗目覩当恶骂凡语飞架芬茀讽咒官骸鼓旗相当汉誓黄芩换热器昏暮狡数罽宾金步摇精疲力尽居室坷坎口浅雷响了如观火柳信漫天女牛刨工飘素埤堄亲冒矢石仁德洒然声碟设佩戍边司城死马当活马医宋城绥辑挑剜铁崖体委丽斡耳朵夏二子险服香猫销魂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