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451)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以下是对其生平与贡献的详细解释:
身份背景
裴松之出身士族,祖父裴昧曾任光禄大夫,父亲裴珪官至正员外郎。他自幼博览群书,20岁起任东晋殿中将军,后在南朝宋历任中书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主要成就
他奉宋文帝之命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开创了史注新体例。通过博采140余种典籍,补充原书缺漏,考辨史实,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如《江表传》《魏略》等已散佚文献。
代表作品
除《三国志注》外,他还著有《晋纪》《文论》等作品,但多已失传。
家族影响
其子裴骃(《史记集解》作者)、曾孙裴子野(《宋略》作者)均为史学家,三人并称“史学三裴”。
历史评价
裴注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辩”为特点,被后世视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补充,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繁富,考证详明”。
需注意,部分网页内容存在重复,建议通过权威渠道(如《宋书》本传)进一步查证其生平和学术贡献。
裴松之是一个多音字,可以分解为裴、松、之三个部分。其中,裴的部首是衣,总笔画数为9;松的部首是木,总笔画数为7;之的部首是十,总笔画数为3。
裴松之这个词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话:“裴松之,子车提。”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字,裴松之是子车的名字,子车是项羽的将领之一。
裴松之这个词的繁体字是裴松之。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裴的古代写法为“巿白口”,松的古代写法为“木公”,之的古代写法为“止一丨”。
以下是一个用裴松之这个词造句的例子:
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裴松之传》,它讲述了裴松之在古代的故事。
裴松之的组词可以有裴氏、松之、之南、之子等。
与裴松之相近义的词语有裴松、裴氏、裴国、松之等。
与裴松之相反义的词语没有特定的词汇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