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山。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晋 陆机 《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
(2).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
(3).山名。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 孔颖达 疏:“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据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六,当在 唐 驩州 境内, 泗城 之南(今 广西 凌云县 和 西林县 一带)。 唐 沉佺期 《从崇山向越常》诗“朝发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阴”,即其处。旧说或谓在今 湖南 大庸县 境,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 韦昭 注:“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阳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异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歷 唐尧 於 崇山 兮,过 虞舜 於 九疑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山海经》曰:‘ 尧 葬 狄山 之阳。一名 崇山 。’”
“崇山”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高山
指山势高峻、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上林赋》中“崇山矗矗,巃嵷崔巍”,形容山峦高耸险峻。
引申为崇高、巨大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或志向远大,如《晋书》中“弃崇山之功”,强调功绩的宏伟。
舜放驩兜之处
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曾将驩兜流放至崇山,其地理位置多认为在广西凌云、西林一带。
嵩山别称
古文献中“崇山”亦指嵩山,如《国语》注“夏居阳城,嵩高所近”。
狄山异名
传说中帝尧的葬地,见于《史记》相关注解。
安于所习谤议别院裁判官辞愬大象棋耳鼓二毛二十四宾客发兵发奸摘覆凡毛风驰电掣改笔感时赶逐格不住更且刮躁贵昌寒溜函阵黄垆之痛兼程箭窗蹇谔匪躬降授借使结想祭公榘彟康成脸相黎明理屈词穷流越理育马騌纆索木册曩霄睨诘溺心旁谘鹏霄乾燥窃位素餐清疆趋歡深閟声嘶力竭兕觥唐虞之治湍决团圆节鍡鑸哮悍潚箾斜袤稀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