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降格称呼。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春秋》先书于 戚 之会,既出 林父 之名,而继於 卫侯 出奔之后,后书 晋 执 石买 而贬称人。”
(2).含有贬义的称谓。 任继愈 等《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二节:“所谓‘小乘’是公元前后兴起的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
“贬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降格称呼
指通过降低原有称谓的规格或地位来表达轻视或批评。例如,明代刘基在《春秋明经》中分析历史事件时,提到《春秋》对某些人物的称呼降格为“人”,以体现对其行为的否定。
含有贬义的称谓
即带有负面评价的称呼。例如,大乘佛教将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这一称呼隐含贬低之意。类似“守财奴”“书呆子”等词汇也属于此类,通过字面直接传递负面情感。
补充说明
“贬称”中的“贬”本义为“降低评价”(如“贬值”“贬职”),其核心在于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否定态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因不当称呼引发误解。
贬称是指贬低或贬损他人的称谓或称呼,通常用来表示不满、厌恶或歧视对方。
贬称的部首是言,总笔画为7。
贬称一词由“贬”和“称”组成。其中,“贬”字表示贬低、贬损的意思,“称”字表示称谓、称呼的意思。
贬称的繁体字为「貶稱」。
在古时候,贬称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意思和现代没有太大区别。
1. 他总是用各种贬称来来回回地称呼同事,十分不友善。
2. 请尽量不要使用贬称,以确保对他人的尊重。
贬值、贬低、称谓、称号。
贬损、诋毁、侮辱、辱骂。
尊称、褒奖、称赞、称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