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逭诛的意思、逭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逭诛的解释

逃避诛罚。《明史·赵锦传》:“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倘日色西沉,贼直窜外洋,我师冒险无益,势必回帆收港,而贼又逭诛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逭诛(huàn zh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语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逃避应得的诛罚”。该词由“逭”与“诛”二字构成:

  1. 逭:《说文解字》释为“逃也”,《尔雅·释言》注“避也”,本义指逃脱、躲避;
  2. 诛:《广雅·释诂一》解作“责也”,《礼记·曲礼》郑玄注“罚也”,特指严厉的刑罚或诛杀。

在文献应用中,“逭诛”多用于强调对罪责的不可逃避性。例如《尚书·商书·太甲中》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虽未直接使用“逭诛”二字,但该句式结构成为后世引述“逭诛”概念的重要语源。明代《皇明祖训》更明确指出:“凡官吏贪赃,必置重典,虽赦不宥,使知王法不可逭诛”,直接体现了法律文书中的权威表述。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法律文脉的修辞表达。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逭之言缓也,谓缓刑而自谓得计者,终难逭天诛”,揭示其蕴含的道德训诫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

“逭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逭诛(huàn zhū)指犯罪者逃避应受的诛罚或刑罚。其中“逭”意为逃亡、躲避,“诛”指诛杀或处罚,合起来强调通过逃亡来躲避法律制裁。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明史·赵锦传》提到“有罪可以逭诛”,清代魏源《圣武记》中也有“贼又逭诛矣”的表述,均指犯罪者逃脱惩罚。
    其使用场景多与法律、罪责相关,带有贬义色彩,强调对违法行为的谴责。

  2. 易混淆词辨析
    需注意与“缳诛(huán zhū)”区分,后者指“绞死”(如清代《福惠全书》用例),字形、发音、含义均不同。


三、总结

“逭诛”反映了古代对法律权威的重视,突显犯罪与惩处的对立关系。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缳诛”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磅纸背风敞屋创业史触雨麤怪大陆冰川鼎耳动脉弓对家丰嫮風裏楊花浮世绘各有所短宫营过站顾惜黑不溜偢和节黉宫豗呶壶里乾坤恝视积恶机簧京歌荩猷既月孔规恐慑纍牛料敌如神令俜骆丞篾帽蛲瘕内向鸟帑翩眇阙文扇影使心作幸食指动瘦筇铄懿渊积摅书探抚探究穨顔忘归草望望尉荐委窝子文臣窝工武材无干现路子鞋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