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头蛇的意思、两头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头蛇的解释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 汉 贾谊 《新书·春秋》:“ 孙叔敖 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上》:“昔 孙叔敖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 孙叔敖 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以为常,其祸安在哉?”一说为两头分岐的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两头蛇”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生物学特征

  1. 外形特点
    两头蛇属于游蛇科,体长25-60厘米,尾部圆钝且花纹与头部相似,常被误认为有两个头。其背部呈灰黑色或灰褐色,腹部为珊瑚红色并散布黑点。

  2. 生活习性
    地下穴居,以蚯蚓、昆虫为食,卵生。行动时尾部会模仿头部摆动,形成自我保护机制。

  3.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南、江苏、浙江、福建、两广等地。

二、文化寓意

  1. 古代不祥象征
    古人认为见到两头蛇预示死亡,如《新书·春秋》记载孙叔敖埋蛇的典故。部分文献将其比作阴险之人,如元曲“毒似两头蛇,狠如双尾蝎”。

  2. 认知演变
    从神秘恐惧到科学认知,现代明确其为无毒蛇类,尾部拟态仅为生存策略。

三、与双头蛇的区别

四、保护现状

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需避免误伤。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两头蛇》的意思

《两头蛇》一词源自中国成语,意指一个人表面上对某一方面表示支持或者合作,但实际上暗中却与另一方面勾结或者对抗,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对两个势不两全的事物同时持有两面态度的行为。

部首和笔画

《两头蛇》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虍头”和“蛇身”,其中“虍头”是虎的偏旁部首。按照现代汉字规范,它的笔画数为12画。

来源和繁体字

《两头蛇》一词最早见于《西游记》第八回:“我这两头蛇在央老爷耳朵眼里时,跟他这个一头狮子刘备非比。”可以看出该词出自明代小说《西游记》。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为「兩頭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常有变动,当谈及古时候汉字写法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等古代字书。通常情况下,古代字形较为复杂,但可以根据上述的拆分部首进行推测。

例句

1. 这个人对老板巴结,对同事损坏,简直是个典型的两头蛇。

2. 他在外人面前总是说我们公司好话,可是私下却在推波助澜,真是个两头蛇。

组词

爬行、蛇类、勾结、两面派、欺人太甚、见风使舵

近义词

两面派、奸诈、口是心非、暗中勾结

反义词

直来直去、忠诚、坦白、忠心耿耿

别人正在浏览...

鞍车鲍叔博闻彊志参奏翅翎冲郁丑娸大八洲调正发枹放伐反诉風驪趺莲哥白尼寒云好道红袂黄霉天黄彝华夷胡蔓草溷屏检求假天假地挟治积淖抗颜为师尻脽克传弓冶练就撂挑子六历沦湑沵澷木鱼符捺兴泥马贫儿仆纍前所未闻请代融坚儒者麝兰事倍功半时平诗纂疏略庶寮丝析发解酸浆飧钱提名瓦瓶威宝瓮器武昌春柳相印法先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