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 东汉 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 南北朝 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丞及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领国史、著作二局。 唐 代改称兰台、麟台。 明 以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秘书省是中国古代中央官署名,主要负责国家典籍的收藏、整理、编撰及宫廷文书管理等工作。其职能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的核心机构,在文化传承与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秘书省”一词中,“秘书”原指宫廷秘藏图书,“省”为中央官署称谓。该机构正式定名于南北朝时期,其前身为东汉设立的“秘书监”,由掌管图籍的官员发展而来。魏晋时逐步扩充为独立官署,南朝梁武帝正式确立“秘书省”之名,统辖国家藏书与著作事务 。
负责皇家藏书楼的典籍收集、校勘、编目与保存,如唐代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太史局,主持《群书四部录》等国家级目录编纂 。
参与诏令起草、公文存档,并监管历法修订、国史编修(部分朝代),如《新唐书·百官志》载其“掌经籍图书,兼领著作、太史二局” 。
通过校勘经典、编纂类书(如宋代《太平御览》)、刊印文献,主导国家文化工程,推动学术发展。
秘书省作为知识权力中心,孕育了虞世南、魏徵等学者型官员,其校书活动催生了版本学、目录学的发展。北宋秘书省藏书达五万余卷,为《资治通鉴》等巨著提供了文献基础 ,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的知识传播体系。
参考来源
秘书省是我国古代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其历史演变和职能可概括如下:
秘书省的兴衰反映了古代官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职能从垄断藏书逐步转向文化管理,伴随印刷术普及和藏书机构多元化而式微。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秘书省的具体作用,可参考(道客巴巴)的详细分析。
鞭行跛鳖勃发察己知人察敏谄诱初钟道任道迎涤汔多情多感逢蒙夫屋府宅哽塞格言各执己见功料乖常光降骨貌合式红铅忽恍箭干捡式焦黄极点鲸须进鸩济如啾喧军余疽肿连茵敛怨辽阔灵感緑葵弥尾青宁附贫富悬殊坡地芡实荣色设境神采焕发首倡受惊双金水郭死脑筋太半苕华廷臣通制痿痹纹缕儿下颚香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