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尊的意思、斥尊的详细解释
斥尊的解释
谓直呼尊者之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六:“ 清泰 小字 二十三 ,盖正月二十三日生也。以是日为千春节,人臣奏对,但云两旬三日。或数物,则云二十二、更过、二十四,不敢斥尊也。”
词语分解
- 斥的解释 斥 ì 责备:斥责。怒斥。驳斥。训斥。 指,指出:斥谬(指出错误)。 使退去,使离开:斥退。 开拓:开地斥境。 多,广:充斥。 侦察,伺望:斥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 盐碱地:斥卤。 古同“尺”,尺
- 尊的解释 尊 ū 地位或辈分高:尊长(僴 )。尊卑。尊贵。尊严。 敬重:尊敬。自尊。尊重。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府。令尊。尊姓。尊驾。 量词:一尊佛像。 古同“撙”。 卑 笔画数:; 部首:寸;
网络扩展解释
“斥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ì zūn,其核心含义是“直呼尊者之名”,通常指在古代礼仪中避免直接称呼尊长或地位高者的名字,以示敬意。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斥”与“尊”组成。“斥”本义为指称、指出,“尊”指尊贵者(如长辈、君主)。
- 实际用法:指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避免直接提及尊者的名字,改用隐晦、迂回的方式指代。例如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记载,后唐清泰帝小名为“二十三”,臣子奏对时用“两旬三日”替代,以避免直呼其名。
文化背景
- 避讳传统:中国古代对尊长、君主、圣贤的名字有严格的避讳制度,“斥尊”体现了这一礼仪要求。直接称呼可能被视为不敬,因此需通过其他方式表达。
- 替代策略:常用拆分数字(如“二十三”说成“两旬三日”)、增减笔画、同音字等方式规避。
与相近词的区别
- “斥尊” vs “避讳”:前者特指对尊者名字的直接指称,后者范围更广,涵盖一切避讳行为。
- “斥尊” vs “犯讳”:“斥尊”是主动避免直呼其名,“犯讳”则是无意或有意触犯避讳规则。
现代应用
如今“斥尊”一词使用较少,但在研究古代文献、礼仪制度时仍具参考价值。需注意其与“直言不讳”的区别,后者强调坦率表达,与“斥尊”的避让态度相反。
如需进一步了解避讳制度或相关典故,可参考《续博物志》《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斥尊(chì zūn)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下面我会一一解释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意思】
斥尊意指对尊贵或权威人物或事物进行排斥、驳斥或不予尊敬的态度。它强调了对权威的拒绝和质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斥尊由“斥”和“尊”两个字组成。其中,“斥”作为左边的部首,表示纠正、斥责的意思;而“尊”作为右边的部首,表示尊敬、崇拜的意思。
【来源】
斥尊一词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被广泛使用,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尊重长辈权威,而“斥尊”则是一种对此传统观念的批判。
【繁体】
斥尊的繁体字写作「斥尊」,没有特殊的繁体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斥尊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与现代相近,不过一些细节可能会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常常斥尊而起,对权威提出质疑。
2. 小明斥尊话权,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组词】
组词时可以利用“斥”和“尊”这两个字,例如:斥责、斥候、尊敬、尊重等。
【近义词】
斥尊的近义词包括:反抗、不敬、质疑。
【反义词】
斥尊的反义词包括:尊崇、崇拜、敬仰。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