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拟态的意思、拟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拟态的解释

谓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如尺蠖之极似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亦指人在外表上所模拟的形态。 鲁迅 《<热风>题记》:“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拟态(nǐ tài)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指某些生物在形态、色泽或行为上模拟其他生物或环境特征,以达到隐蔽自身、躲避天敌或吸引猎物等生存目的的现象。该术语在汉语词典及学术领域具有以下权威解释:


一、汉语词典定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

拟态:某些动物的形态、斑纹、颜色等跟另外一种动物、植物或周围自然界的物体相似,借以保护自身,免受侵害的现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辞海》(第七版)进一步补充:

拟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常见于昆虫(如竹节虫模拟树枝)、两栖动物(如树蛙体色随环境变化)等,分为贝氏拟态(无毒生物模拟有毒物种)和缪氏拟态(多种有毒生物互相模拟)等类型。

来源: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二、生物学延伸释义

在生物学语境中,拟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1. 模拟者(mimic):通过拟态获益的生物;
  2. 模型(model):被模拟的生物或物体;
  3. 受骗者(receiver):如捕食者或猎物。

    例如:无毒的红副王蛱蝶模拟有毒的黑脉金斑蝶外形,欺骗鸟类天敌(贝氏拟态)。

    来源:尚玉昌. 动物行为学(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三、语言学与跨学科应用

在语言学中,"拟态"一词亦被借喻描述语言符号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关系。如汉字"森"通过三"木"叠加模拟树林茂密状态,体现象形文字的拟态特征。

来源:王宁. 汉字构形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四、应用场景示例

来源:戴振东. 仿生学的科学意义与技术前沿[J]. 科学通报,2020, 65(12): 1089-1100.

网络扩展解释

拟态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生态适应现象,指生物通过模拟其他物种或环境特征,达到自我保护或捕食目的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拟态(拼音nǐ tài)指某些生物在形态、颜色、斑纹或行为上模仿另一种生物、植物或周围环境物体,形成保护性伪装。例如:

二、拟态类型

  1. 防御性拟态

    • 穆氏拟态:有毒生物互相模仿,通过鲜艳颜色警告天敌(如毒蛙的警戒色)。
    • 隐蔽拟态:模拟非生物或无害生物(如枯叶蝶模拟落叶)。
  2. 攻击性拟态
    捕食者伪装成猎物或环境以提高捕食成功率。例如兰花螳螂模拟花朵吸引昆虫。

三、作用与意义

四、研究案例

拟态现象广泛存在于昆虫、鱼类、两栖类及植物中,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复杂适应策略。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襟宝头儿弁首秉机丙穴逼笮惩御迟曙愁愤褚师颠来簸去砥兵断墨残楮返倒翻录風泵负媪甘苦与共顾盼生辉骇唬毫无二致回盘即便积财解恨揭秘锦簇花团尽态极妍炯介跼高天蹐厚地浚沟郡县垲壤课写栗喇笼聚蒌藤没肚子狞厉拍节排山倒海旁征博引琪琚欋槌取湮荣衰三顶拐三条路申审顺易悚踊夙凋亡以微奸无可非难下餔羡余嚣尔新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