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子的意思、博物君子的详细解释
博物君子的解释
博学多识的人。《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 闻 子产 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公羊之非》:“诸侯不再娶,何以 晋 少姜 卒 齐 人请续婚? 叔向 为博物君子,不引不再娶之礼以辞之,而乃以丧辞耶?”
词语分解
- 博物的解释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知道许多事物博物洽闻详细解释.通晓众物。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 * ,然巨儒宿学,恶然
- 君子的解释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君子多欲。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不亦君子乎。;;《论语》君
网络扩展解释
“博物君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ó wù jūn zǐ,意为博学多识、德才兼备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博物:指知识广博,涵盖各类学问;君子:指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人。
- 组合后强调学识与修养并重,形容既通晓古今、又具备高尚道德的人。
2.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史记·吴太伯世家》,称颂延陵季子(季札)“闳览博物君子也”,赞美其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仁德之心。
- 《后汉书·周荣传》也提及“博物多闻”,用于形容周荣的博学。
3.结构解析
- 偏正式结构:“博物”修饰“君子”,突出“以广博学识成就君子品格”的涵义。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学术或正式场合,称赞他人的学识与德行,如古代文献中常以此形容子产、叔向等贤士。
- 现代用法中,可比喻某领域专家或德高望重的学者。
5.例句参考
-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 清代袁枚《随园随笔》中,以“博物君子”评价叔向的学识与应对能力。
附:英文释义
- 可译为“a very learned man”(极有学问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博物君子》这个词意思是指一个有学识、修养、道德的人,也可以表示一个对文化艺术有高度情趣和欣赏力的人。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卜”、“曰”、“君”、“子”四个部首,笔画分别是两、八、二、三。来源于古时候的汉字书法创作,是对于文化、学问和人格修养高尚的褒奖和赞美。
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相同,都是“博物君子”。
在古时候,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博”、“物”、“君”、“子”这四个字组成。其中,“博”表示广博、博学,由“十”和“卜”两个部首组成;“物”表示事物、物质,由“牛”和“勿”两个部首组成;“君”表示贵族、君主,由“口”和“尹”两个部首组成;“子”表示男性子弟、后代,由“子”这个部首组成。
关于例句,可以用“他是个博物君子,对于艺术、历史、文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知识和热情。”来描述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高尚修养的人。
与“博物君子”相近的词语有“文化人”、“知识分子”和“绅士”,它们都具有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的意思。
反义词方面,与“博物君子”相对的可以是“无知者”、“庸人”或“粗鄙之辈”,意思是指没有知识、修养或欠缺文化修养的人。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进一步交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