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寒缸 ”。寒灯。 唐 白居易 《不睡》诗:“焰短寒釭尽,声长晓漏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诗之二:“愁成旅鬢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 宋 陆游 《有怀梁益旧游》诗:“土堠纍纍隻復双,悠然残梦对寒缸。”
“寒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解析和文学语境推测:
单字释义
组合词义推测
在文学作品中,“寒釭”更可能指寒冷的灯盏。例如:
使用注意
建议:若您有该词的具体出处(如某篇诗词),可提供原文以便更精准地解析语境含义。
《寒釭》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通常表示寒冷的、寒夜中光亮的釭(zhú)灯。寒釭寓意着在寒冷的夜晚,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灯火。
《寒釭》的部首是“冫”(水),表示与寒冷相关。它的拼音“cheng1”可以拆分为三个笔画。
《寒釭》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中,“寒釭木矛,霜布繁邱。翩其翻矣,似蹶如求。”这是《诗经》中描述秋冬时节的一首古代诗歌。
繁体字“寒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没有特别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寒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写法相似,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1. 夜幕降临,寒釭飘摇。
2.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我家的寒釭点亮了整个房间。
寒冷、釭灯、光亮、夜晚、道路
寒夜明灯、寒冷之光
暖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