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涓埃的意思、涓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涓埃的解释

[negligible]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略尽涓埃之力

详细解释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周书·萧撝传》:“臣披款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唐 杜甫 《野望》诗:“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赴选》:“想我昔年受其大恩,未及涓埃之报。” 鲁迅 《集外集拾遗·<何典>题记》:“我是最不擅长于此道的,虽然老朋友的事,也还是不会捧场,写出洋洋大文,俾于书,于店,于人,有什么涓埃之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涓埃”是汉语中典型的比喻性复合词,由“涓”和“埃”两个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细流与微尘”,本义指自然界中极微小的存在,后引申为形容事物或力量的微不足道。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构词与本义溯源

“涓”原指细小的水流,《说文解字》注“涓,小流也”;“埃”即尘土,《庄子·逍遥游》用“野马也,尘埃也”描述空中浮尘。二者结合后,最早见于《周书·萧撝传》“臣虽涓埃,少稟道义”,比喻自身力量如滴水尘埃般渺小。

二、文学语境中的隐喻功能

在古典文学中,“涓埃”常表达谦逊态度或客观描述微小事物。杜甫《野望》中“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以“涓埃”自谦未能为国家尽绵薄之力;《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待学生先捐俸银,以为倡率,必有涓埃之助”,则借其强调贡献的轻微。

三、现代语义延展

当代语言使用中,“涓埃”仍保留“极其微小”的核心含义,多用于书面语。例如描述环保行动时称“个人节约用水虽是涓埃之力,汇聚可成江海”,既延续古汉语的比喻传统,又赋予其集体力量的新内涵。

(参考来源: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涓埃”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典文献:
    • 《周书·萧撝传》中“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表达恩情深厚而自己的回报微不足道。
    • 杜甫《野望》诗“未有涓埃答圣朝”,以“涓埃”自谦未能为朝廷尽微薄之力。
  2.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自谦语境,如“略尽涓埃之力”,表示贡献虽小但仍愿尽力。

三、近义词与扩展


四、现代应用

常见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强调谦逊态度。例如:“个人的努力只是涓埃之力,但众人齐心可成江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用法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篇卑微边见表贺不称不惬采色惨狱柴虒痴坐粗放经营村仆村社大丑地震站钝蒙軃神蠹俗峰颖符娄富庶割股疗亲觥责苟合取容乖间匦使喝问鸿厖豗突鹡鴒监祠讲亭践履箭萌解窜拘奇抉异开宗明义连篇絫牍鸾尾脑桩子铅华敲冰戛玉锲而不舍青蔬确商入塞石牌楼思仙算了天台提握铜镪头尾外丧望柱未省温溼小减校学携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