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地栗的意思、白地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地栗的解释

慈姑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慈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地栗在汉语词典中并无直接收录,但根据植物学及传统文献考据,该名称可能指代荸荠(学名:Eleocharis dulcis)的白色品种或特定地域对其的别称。以下是综合考据的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指代

    “白地栗”是荸荠的俗称之一,因其地下球茎形似微型栗子、表皮呈白色或浅黄色而得名。荸荠古称“凫茈”(《尔雅》),后因地域差异衍生出“地栗”“马蹄”等别称,“白”字强调其表皮颜色特征。

  2. 植物学特征

    属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球茎扁圆,肉质洁白脆嫩,含丰富淀粉。其白色品种在福建、江西等地有栽培,如莆田白荸荠(《中国植物志》第11卷)。


二、历史文献佐证


三、现代应用与价值

  1. 食用价值

    生食清脆甘甜,熟食可入菜(如马蹄狮子头),或制淀粉、罐头(《中国食用植物志》)。

  2. 药用功效

    《中华本草》载其性寒,可清热生津、消积化痰,适用于热病口渴、咽喉肿痛。


四、名称辨析

需注意“白地栗”非学术通用名,现代植物分类学统一使用荸荠或马蹄。其名称区域性较强,多见于江南、闽粤方言区,且因品种差异存在多义性(如亦可能指三棱草属植物),需结合语境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

  1. 《本草纲目·果部》(1596年刻本)
  2. 《中国植物志》第11卷(科学出版社,2004)
  3. 《莆田县志·物产篇》(清光绪版影印本)
  4. 《中华本草》第8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网络扩展解释

“白地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别名(主要含义)

白地栗是慈姑的别名,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果五·慈姑》。慈姑是一种水生植物,其球茎可食用,形状类似栗子,因此得名“地栗”。加上“白”字可能与其颜色或品种有关。

二、成语比喻(次要或存疑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白地栗”作为成语使用,比喻辛勤付出却无收获,类似“徒劳无功”。但这一用法在其他权威来源中未被提及,可能属于地域性或非主流解释。


补充说明:

  1. 植物学角度:慈姑的球茎富含淀粉,常见于亚洲饮食文化,其别称“白地栗”更强调形态特征。
  2. 语境差异:若在文献或口语中遇到“白地栗”,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例如,中医文献中多指慈姑,而比喻用法需谨慎考据来源可靠性。

如需进一步验证,可查阅《本草纲目》原文或植物学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部白晃晃辩利标呈禀法草稿侧背长嬴瞋怒雨醇茂椿堂翠衿雕舄貂褕丰功硕德封建地租釜庾耕钓乖悖衡杓滉舟滑人奖章假窃痎痁儆急霁山酒史极智考最款列老身长子鲤风楼座蟆蝈麻经儿蒙保麪肥南西厢彯然疲怠劈泻千思万想虔肃清韶岐趋求志达道企足矫首劝分纱锭绳屈视同儿戏丝恩发怨谈心亭居铜雀砚通侠喔喔弦栝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