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衡杓的意思、衡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衡杓的解释

借指北斗星。《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 高诱 注:“杓,北斗柄第七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衡杓"(héng biāo)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专有名词,特指北斗七星的斗柄部分。该词由"衡"(北斗的横柄)与"杓"(斗柄末端)组合而成,用于描述北斗七星中构成勺柄的三颗星(玉衡、开阳、摇光)及其指向功能。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天文结构指代

    "衡"指北斗第五星"玉衡","杓"指第七星"摇光"(或称"招摇")。合称"衡杓"代指北斗斗柄部分,古人通过其指向判断季节与方位。如《淮南子·天文训》载:"斗指子则冬至……斗指午则夏至",即通过斗柄方向确定节气。

  2. 时间与空间的象征

    北斗斗柄的旋转被视为时空坐标:

    • 定时节:"杓携龙角,衡殷南斗"(《史记·天官书》),意为斗柄东指为春季,南指为夏季。
    • 辨方位:《鶡冠子》称"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以斗柄方向作为地理定位依据。

二、文献依据

  1. 古代典籍

    《汉书·天文志》明确记载:"杓携龙角,衡殷南斗",表明"衡杓"与星象观测的直接关联。

    来源:班固《汉书》卷二十六(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天文学研究

    现代学者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北斗七星中,天枢至天权为魁,玉衡至摇光为杓",印证"衡杓"即斗柄三星的统称。

    来源: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三、文化衍生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衡杓"被赋予秩序与指引的象征。如《周髀算经》将北斗喻为"帝车",其柄部"衡杓"被视为天帝调度四时的工具,衍生出"权衡天地""执掌枢机"等哲学概念。


结论:"衡杓"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对北斗斗柄的专称,兼具观测实用价值与文化象征意义,其释义需结合天文记载与历史文献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衡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读作héng sháo,字面组合中“衡”指北斗星的斗柄部分,“杓”即北斗柄部的星体(通常指第五至第七颗星)。整体借指北斗七星或北斗星的运行规律。例如《淮南子》中提到“欃枪衡杓之气”,即以“衡杓”代指星象。

  2. 字源与结构分析

    • 衡:本义为测量器具,引申为平衡、权衡,在星象中特指北斗的斗柄部分。
    • 杓:原指舀取工具(如勺子),后借代北斗星柄部的三颗星(玉衡、开阳、摇光),读作sháo时与星象相关。
  3. 古代文献与文学引用
    该词在典籍中常与天文现象关联。如明代文徵明的诗句“坐阅衡杓度”,以及宋代姚勉“玉衡杓建天之纲”,均以“衡杓”暗喻时间推移或宇宙秩序。

  4. 相关词汇扩展
    在古汉语中,类似词汇如“玉衡”“斗杓”均与北斗七星相关,而“衡杓”更侧重整体星象的动态,如《淮南子》高诱注提到“杓,北斗柄第七星”。

  5. 现代使用场景
    如今“衡杓”多出现在学术研究、诗词鉴赏或姓名学中(如名字寓意“权衡”“指引方向”),日常使用较少。

提示:若需查阅具体典籍原文或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汉典、《淮南子》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笔心逼抑剥落不靖常律场所超籍超离乘鄣尺璧寸阴吃不清冲缓春耕村驿磋琢多闻费猜非生产劳动复子明辟害臊黑祥花样经互备隳脞积满警边仅容旋马金针菜旧石器时代俊材刻意经营涟沦连黏硫化蒙迷迷沉命案目瞪口呆拍话乾笔迁就堑垒青筋裙子扫搭伸覆绳勒诗笔庶卉水作坊属界檀子挺直土风屠苏玩服痿痟稳审小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