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弦索的意思、弦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弦索的解释

(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2). 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 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


絃索:同“ 弦索 ”。 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 弦索 ”。

(2).弹奏弦乐。 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 惠 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3). 金 元 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 双珠 之崑腔, 润宝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明 清 两朝,南曲为盛,中 清 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 弦索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弦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随时代演变而扩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含义

  1. 弦乐器的弦或总称
    最初指琵琶、三弦等弹拨类弦乐器上的丝弦,后扩展为弦乐器的统称。例如唐代元稹《连昌宫词》中“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即以“弦索”代指琵琶()。

二、历史演变

  1. 北方戏曲/曲艺的代称
    金元以后,北方戏曲多用琵琶、三弦等伴奏,因此“弦索”成为北曲的别称。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明代沈宠绥还著有《弦索辨讹》专论北曲演唱()。

  2. 不同时代的乐器侧重

    • 唐代至宋元:主要指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
    • 明代:北方弦索合奏包含提琴、火不思等,兼具弹拨与拉弦()。
    • 清代:更多指北曲伴奏体系,与南曲形成对比()。

三、文学与艺术中的例证

“弦索”从具体的乐器部件发展为涵盖乐器类别、音乐形式的综合概念,尤其与北方传统音乐紧密关联。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考证,可参考《全唐诗》相关研究()及中国知网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弦索的意思

《弦索》一词可以指代一个用来扣住物体或作为连结物体的细长物品。它在文学中也有引申的意义,可以表示联系、关联、线索等概念。

弦索的部首和笔画

《弦索》的部首是彳(吕),总笔画数为10画。

弦索的来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乐器“琴”。琴的声音是通过拉动弦索产生的,因此,人们将此类细长的物品称为“弦索”,并逐渐将其引申为代表连接、关联之意。

弦索的繁体

《弦索》的繁体为「絃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一定的演变。《弦索》一词初始的汉字写法为「弦索」。

弦索的例句

1. 这把小提琴的弦索已经松了,需要重新调整。

2. 他通过查阅各种文献,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弦索。

3.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弦索,让我感到他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弦索的组词

1. 管弦索:指乐曲中管乐和弦乐之间相互呼应和配合的关系。

2. 弦索之音:指乐曲中弦乐器所发出的动听音色。

3. 弦索连理:指通过探寻线索、寻找相互关联之处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弦索的近义词

线索、纽带、联系、关联

弦索的反义词

断裂、分裂、隔离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证百榼财物侈荣葱菁蛋黄得一元宝电车典宪丁八斗勇遏渐防萌匪夷棡鼓部感音高绛和时黄昏子霍曶继承权结童仅事近易救护员客牀口头恇惶匡矫魁然库局廓定老倒詅卖陇廉轮迹谬忒奴化青嶂七窍秋练却奁取法乎上,仅得乎中麴居士日昃旰食戎王子时劫树建竦震苏步青苏兴贪慕逃散铁算子同心同德退鬼乌皮香童小花脸斜谷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