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求志达道”是一个源自儒家思想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该成语出自《论语·季氏》中的“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隐居保全自己的志向,践行道义以实现人生理想。这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一种理想人生观,即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方式坚持操守、实践主张()。
部分现代释义扩展了其内涵,认为“求志达道”泛指追求理想并达到道德境界(),但传统解释更侧重儒家“隐”与“行”的辩证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论语·季氏》及《南齐书》相关篇章。
《求志达道》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词语,表达了一个人追求志向并达到境界的意义。它包含了追求目标、奋发进取以及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涵义。
该词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求、志、达、道。其中,“求”是人的“心”向外展开的意思,“志”是人的“心愿、追求”的意思,“达”是“到达、实现”的意思,“道”是“思想、原则、境界”的意思。
根据部首和笔画的拆分,可以知道该词的五笔输入法编码是52151。
《求志达道》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论语·述而》一章:“江左有叟,其人也,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巷闾之中,亦如市朝,雉兔从之游。”意为一个人的追求与实现可以使他的心境与众不同。
繁体字“求志達道”在字形上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在部分字形上有一些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求志达道》在古代写法中具体如何,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 他始终秉持着《求志达道》的理念,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2. 这个诗歌充满着对人生的思考,并试图引导人们向着《求志达道》的理想方向前进。
组词:
- 追求志向
- 达到境界
- 追寻道路
近义词:
- 追求目标
- 追寻理想
- 追求成就
反义词:
- 放弃理想
- 停滞不前
- 迷茫无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