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露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露柱(拼音:lù zhù)指古代用于旌表门第的立柱,其柱端常雕刻龙形装饰,象征地位和荣耀。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印证,例如: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提到“露柱”作为成语,表示“掩饰不住的破绽”,但此用法缺乏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误传或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建议结合《敦煌变文集》《汉语大词典》等古籍进一步探究其历史用法。
露柱是一个成语,意指建筑物的柱子暴露在外,没有遮盖的表面。它通常用来描述建筑物或结构部分受到损坏或破坏,或者缺乏保护的状态。
拆分部首:雨(左), 木(右)
拆分笔画:雨(2画), 木(4画)
露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中,原文为“露柱之孤,不忧不惧”。在繁体字中,露柱的写法沿用了简体字的形式。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露柱的写法基本与现代一致,只有一些细小的书写变化。
1. 暴风雨过后,房屋倒塌,露出了柱子的断裂部分。
2. 这座废弃的建筑物已经长时间未得到维护,墙壁已破裂,露出了露柱。
1. 露天:指没有任何掩护或遮蔽,暴露在室外的状态。
2. 柱子:建筑物中用来支撑屋顶和结构的垂直立柱。
3. 暴露:指被看到或暴露在外的状态。
1.裸露:指没有覆盖或遮挡的暴露状态。
2.无遮盖:指没有任何遮挡或阻挠的暴露状态。
1.遮盖:指用物体覆盖或遮挡起来。
2.保护:指采取措施以保护某物免受威胁或损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