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著。自1817年出版第一卷,至1859年作者逝世时共出版了十九卷。这是一部按洲论述世界的著作,但只完成了亚洲和非洲两部分。主要叙述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物产和人口,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探险旅行。书中提供的新的区域描述法,对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地学通论”一词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学科概念与历史著作进行解释:
1. 学科层面的综合论述
指对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等)的系统性综合论述,涵盖地球形成、地壳构造、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基础内容。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各圈层(如地核、地幔、大气层)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常用于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
2. 李特尔的历史著作
特指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于19世纪撰写的同名巨著。该书自1817年出版首卷至1859年共完成19卷,采用“区域描述法”系统分析亚洲和非洲的自然特征、物产分布及人文历史。尽管未完成全球性论述,但其方法论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区域研究基础,影响深远。
核心意义与影响
无论是学科理论还是经典著作,“地学通论”均强调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性认知,尤其在自然资源开发、灾害预防等领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李特尔的著作作为地理学范式转型的标志,推动了从单纯现象描述向因果关联分析的学术演进。
地学通论是一个学术专业名词,在地学领域中指的是对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讨论的论文集或论文整理出版物。
地学通论的拆分部首是土(tǔ),学(xué),言(yán)。地学通论的总笔画为19画。
地学通论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汉语。地(dì)表示与地球、地理相关的事物,学(xué)表示学术、研究,通论(tōng lùn)则表示综合性的研究和讨论。因此,地学通论形象地表达了对地学各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讨论。
地学通论的繁体字为「地學通論」。
地学通论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差不大,部分字形可能有细微差别。
1. 这本地学通论收录了许多最新的地学研究成果。
2. 我正在撰写一篇地学通论论文,希望能对地学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地学通论的组词包括:地学、通论。
地学综合研究、地学综合讨论。
分科研究、分科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