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学通论的意思、地学通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学通论的解释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著。自1817年出版第一卷,至1859年作者逝世时共出版了十九卷。这是一部按洲论述世界的著作,但只完成了亚洲和非洲两部分。主要叙述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物产和人口,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探险旅行。书中提供的新的区域描述法,对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学通论"是汉语中一个综合性学术术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1. "地学":指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体系,包含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表形态、自然资源分布及地球演化规律的科学"。
  2. "通论":源自古代典籍注疏体例,现代引申为系统性的概论性论著,《辞海》解释为"贯通某一学科领域基本原理与核心知识的综合性论述"。

二者结合形成的复合词,特指系统阐述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框架的学术著作或课程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球科学导论》教材记载,这类通论性内容通常包含三大模块:

该术语在学术领域具有显著的历史沿革特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卷》记载,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时期,西方地质学著作传入中国后,本土学者常以"地学通论"统称基础地球科学理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仍保留"地学通论"作为地球科学大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网络扩展解释

“地学通论”一词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学科概念与历史著作进行解释:

1. 学科层面的综合论述
指对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等)的系统性综合论述,涵盖地球形成、地壳构造、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基础内容。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各圈层(如地核、地幔、大气层)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常用于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

2. 李特尔的历史著作
特指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于19世纪撰写的同名巨著。该书自1817年出版首卷至1859年共完成19卷,采用“区域描述法”系统分析亚洲和非洲的自然特征、物产分布及人文历史。尽管未完成全球性论述,但其方法论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区域研究基础,影响深远。

核心意义与影响
无论是学科理论还是经典著作,“地学通论”均强调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性认知,尤其在自然资源开发、灾害预防等领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李特尔的著作作为地理学范式转型的标志,推动了从单纯现象描述向因果关联分析的学术演进。

别人正在浏览...

暗礁币贡秉钧轴茀茀不寒而慄菜谱垂曜蹈背恶魔防畛繁庑丰草凫花敷翫负险不臣遘恶贯道顾眄唃厮罗虹女伙伴关系矫笑结棍街肆进序狂诞狼突六燕论刑论谳卖恶麦个梅花雀没空生有民安物阜闹鬨鬨内迁披发文身破胆寒心轻侧清彻倾耳细听清谨青簩器许觞酒顺孝嗣绍贪悍洮汰媮佞外馆慰励沃瘠五猖会鲜翠仙人观笑傲风月谐辩螇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