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围猎的意思、围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围猎的解释

[surround] 设围打猎

详细解释

谓四面合围而猎。《金史·宣帝纪上》:“戊子,禁军官围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围猎是由“围”与“猎”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多人合围、驱赶并捕捉野兽的狩猎方式。该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在现代语境中衍生出比喻义。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演变、历史实践及现代引申义四个方面详细阐释:


一、基础释义

  1. 本义

    指古代有组织、大规模地包围山林或旷野,通过合围、驱赶等方式猎取野兽的行为。其特点在于集体协作与战术围堵,区别于个体狩猎。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释义为“包围起来捕捉野兽”。

  2. 古称演变

    先秦典籍中多称“田猎”或“蒐狩”(如《周礼·夏官·大司马》),后逐渐演变为“围猎”。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围猎”词条并引《水浒传》例证。


二、字源解析


三、历史实践与文化内涵

  1. 军事训练功能

    周代“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是制度化围猎活动,兼具训练军队、演练阵法的目的(《礼记·月令》)。

    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2. 政治象征意义

    清代皇家“木兰围猎”既是娱乐活动,更是彰显武力、维系边疆民族关系的政治仪式(《清史稿·礼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国家与社会研究》。


四、现代引申义

  1. 经济领域比喻

    形容资本集团联合操控市场、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如“资本围猎”“品牌围猎”。

    例证:《人民日报》2023年刊文批评“平台企业围猎小微商家”。

  2. 生态保护术语

    现代汉语中,“围猎”常与野生动物保护关联,如“禁止非法围猎珍稀物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来源:全国人大官网法律条文库。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许慎(汉).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年校订本.
  4. 《周礼注疏》[M].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200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Z].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3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围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éi liè,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

  1. 基本定义
    指从四面合围猎物进行狩猎的行为,又称“打围”“畋猎”。这一行为需多人协作,形成包围圈后逐步缩小范围捕猎。
    例句:《金史·宣帝纪上》记载“戊子,禁军官围猎”,表明古代对军事人员参与围猎的禁令()。

  2. 历史实践
    狩猎最初是人类谋生技能,后逐渐演变为军事训练和礼仪活动。例如《周礼》记载君王四季田猎(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练兵和祭祀的综合仪式。


二、引申义

  1. 比喻多人争夺
    现代常引申为“多人围绕同一目标展开争夺”,如商业竞争、权力博弈中的围攻行为。例如:“这场股权争夺战如同围猎,多方势力暗流涌动”。

  2. 文学与军事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渲染激烈冲突。如《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描述曹操“带领数骑围猎解闷”,侧面反映古代武将的日常训练()。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四、现代应用

如今,“围猎”一词多用于以下场景:

  1. 权力斗争:比喻多方势力对某一目标的争夺(如反腐语境中的“围猎干部”)。
  2. 商业竞争:形容企业间激烈的市场争夺。
  3. 文学描写:增强画面感,如“战士们围猎野兽般扫射敌军”()。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引申案例,可参考《周礼》《金史》等文献,或查看来源网页中的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阔步比偶不登大雅长日超趠抄擿穿接春词牒呈方马烦恼丝風馳雨驟风飓丰孰纷若高阳公子个人主义韩徐荷兰豆侯服玉食皇仪季度击夺阶秩激烦脊觳即刻羁客几头就名儁茂菊坛窠丝糖狂悻琏璐罹乱零茂龙城没张致赔纳强不知以为知器范倾构扇耀胜幡生油赦贳束隘衰末四德繐布通文达礼通侠颓堑万赖俱寂无生话雾绡云縠闲邃晓答昔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