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谢公亭的意思、谢公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谢公亭的解释

亭名。在 安徽省 宣州市 北郭外。相传为 谢朓 送 范云 赴 零陵 之地。 唐 李白 有《谢公亭》诗。亦省称“ 谢亭 ”。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经 谢亭 而帐饮,想 彦伯 之高风。” 唐 李洞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诗:“无成来往过,折尽 谢亭 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谢公亭是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地理中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历史渊源与基本释义 谢公亭特指南朝诗人谢朓(字玄晖)所建或相关的亭台建筑。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谢公亭"最初位于安徽宣城,是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主持修建的山水景观建筑。该名称由"谢公"(对谢朓的尊称)与"亭"(古代园林建筑形制)复合构成,字面释义为"谢朓建造的亭阁"。

二、文化象征与文学意义 在古典诗词体系中,谢公亭已成为山水诗意境的重要意象。李白《谢公亭》诗云"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全唐诗》卷181),将其塑造为文人雅集的典型场景。宋代《太平寰宇记》卷103载其"临宛溪,景色清绝",印证了该建筑在江南山水文化中的地标地位。

三、地理沿革与现存遗址 据《中国名胜词典》考据,现存谢公亭遗址有两处:安徽宣城市区宛溪河畔的纪念性建筑,以及浙江温州市积谷山麓的清代重修亭阁。两处遗址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宣城遗址可见清代《宁国府志》载录的历代修缮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谢公亭”的词义解释,综合历史文献和地域文化背景,可分为两个主要含义:

一、温州江心屿谢公亭

  1. 地理位置: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西塔山下,滨临瓯江。
  2. 历史渊源: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为纪念永嘉太守谢灵运所建。谢灵运(385-433年)是中国山水诗鼻祖,任太守期间常在此观景,唐宋至明清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1952年重建,1977年重修。
  3. 建筑特征:六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朱红圆柱,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安徽宣州谢公亭

  1. 地理位置:原址在安徽省宣城市北郊。
  2. 历史典故:与南朝齐诗人谢朓(字玄晖)相关,因谢朓在此送别友人范云赴零陵而得名。唐代李白曾作《谢公亭》诗缅怀谢朓,诗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即描写此亭景观。
  3. 文化影响:该亭在唐代被简称为"谢亭",成为文人墨客的怀古胜地,窦庠、姚辟等诗人均有相关诗作。

注意:两处同名建筑易混淆,区别在于:

如需了解具体诗词内容或文物保护现状,可参考相关地方志及《李白全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波轮财政赤字采琢参稽昌本楚绝词札村邻打出手当十钱風概肱支沟瘠闺阁河清酒红扎黄茶价廉物美鉴别妓弟爵禄军国主义骏桀口语阃域癞痢泪如雨下烈丈夫灵葩论黄数黑马郑马政明灯名讳祢祖暮羽拿老内法酒呢羽捻眉袅袅娜娜漂决扑殄千层糕气焊檠架启瀹区别社会关系算择啼哭郎君讬配瓦罐不离井口破问取无是处香料小饥下趾邂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