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螭首的意思、螭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螭首的解释

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碑碣》:“ 隋氏 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不得过四尺,载在《丧葬令》。” 宋 张抡 《绍兴内府古器评·周叔液鼎》:“是器,耳作当形,纯缘,饰以立螭首,作蹄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所谓螭首者,葢殿陛间压阶石上鐫凿之饰,今僧寺佛殿多有之。”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唐 诸陵皆无碑记,惟 乾陵 西南隅有大碑,高三十餘尺,螭首龟趺岿然,表里无一字,亦不知其何为而立。”参阅 宋 李诫 《营造法式·螭首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螭首(chī shǒu)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石雕构件,特指雕刻成螭龙头部的装饰性部件,常见于宫殿、陵墓、碑碣等建筑的台基、栏杆、柱头或碑额部位。其核心含义与特征如下:


一、基本释义

螭首指建筑构件上雕琢的螭龙头像。螭是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或称为“螭龙”),属龙属之一。《说文解字》载:“螭,若龙而黄……无角曰螭。” 螭首即以螭的头部形象为原型,通过石雕工艺制成,兼具实用排水功能(如台基螭首可作为排水口)与象征意义。


二、文化象征与功能

  1. 权威象征

    螭龙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祥瑞、威仪,多见于皇家建筑。宫殿台基的螭首排列彰显等级威严,如故宫太和殿三层台基共饰1142个螭首,雨天时形成“千龙吐水”奇观。

  2. 碑额装饰

    古代碑碣顶部常雕双螭盘绕,称“螭首碑”。如唐代《集王圣教序碑》碑首即典型螭龙纹,寓意守护神圣文字。

  3. 建筑结构功能

    作为台基排水构件,螭首口部中空,雨水从其口中吐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见宋代《营造法式》对“螭头石”的记载。


三、形制特征


四、文献佐证

《辞海》释:“螭首,古代碑额、殿阶、柱头等处的螭形雕饰。”

《汉语大词典》注:“螭首,雕有螭形的碑首或器物头部。”


五、别称与关联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0319-7.
  2. 于倬云. 《紫禁城宫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1639-2.
  3.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06-4168-8.
  4. 李诫. 《营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0672-9.
  5. 孙机.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0332-6.
  6.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5350-6.
  7.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4315-6.

网络扩展解释

螭首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器物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其含义和功能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螭首是神话中“龙生九子”之一,属于无角的龙形神兽。其名称中的“螭”指代无角之龙,“首”即头部,整体表现为龙头造型的装饰部件。

  2. 形态与工艺

    • 典型特征为嘴部宽大、腹部圆润,可容纳大量水流。
    • 常以“圆雕”形式呈现,即立体雕刻工艺,可从多角度观赏。
  3. 功能与用途

    • 装饰性:广泛用于碑额、殿阶、栏杆、工艺品等,增添艺术性与威严感。
    • 排水功能:作为建筑排水口(称“螭首散水”),雨水从螭首嘴部吐出,兼具实用与美观。
  4. 文化象征
    螭首承载了古代对龙的崇拜,象征祥瑞与权力,多见于皇家建筑或重要礼器,如汉代至明清的宫殿、陵墓等。

示例应用: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台基栏杆下、唐代石碑碑额等均可见螭首装饰,既体现等级制度,又展现传统工艺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白须半农半牧区饱觑亳宫不姜不阑带不厌其烦乘机打劫春膏纸丹青树胆战心慌惰废独头政治凡宾费心劳力風鳶芣苢耕织图观渔黄毵毵貛郎胡柴糊涂账礁砂畿赤近古畿县吉月戢载俊弟开曙康阜老马恋栈陵道骆驼茅蒐马羣空孟冬明光烁亮沐浴膏泽谴呵钱清七符六诏庆荷情愫侵星碁癖痊减人足家给潸泫纔则书口踏罡布斗弹唱題名道姓外丧微机下隧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