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农半牧区的意思、半农半牧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农半牧区的解释

指农区和牧区的交错或过渡地区。亦称农牧交错区。我国东北和华北的西部地区以及西北的东部地区,属半农半牧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农半牧区是指在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上兼具农业耕种和畜牧养殖特征的复合型经济区域。该概念可从三方面解析:

  1. 词源构成

    "半"表示比例均衡,"农"指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活动,"牧"指以牲畜饲养为主的牧业活动。二者结合形成复合词,体现土地利用的二元性特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地理特征

    多分布于年降水量300-400毫米的生态过渡带,如中国内蒙古阴山南北麓、青藏高原东缘等地。这类区域年均温多在0-5℃之间,具备旱作农业与草场放牧的双重自然条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区划研究》)。

  3. 经济形态

    呈现"种养结合"的复合生产体系:种植玉米、燕麦等耐寒作物,同时发展牛、羊等牲畜养殖。农牧业产值占比通常为4:6至6:4区间,形成互补型经济结构(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带产业发展规划》)。

  4. 文化融合

    承载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特征,如内蒙古河套地区既保留"祭敖包"等牧业习俗,又存在"开犁节"等农耕礼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半农半牧区(又称农牧交错区)是指农业与牧业并存的地理过渡地带,其核心特征为农田和草场交错分布,形成独特的生态复合体。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指自然景观与人工群落相互镶嵌的特殊区域,兼具农业生产(种植作物)和畜牧业(饲养牲畜)两种经济形态,是农区向牧区过渡的缓冲地带。该区域年降水量通常在400mm左右,属于生态敏感区。

二、分布区域

主要集中在我国三大地理板块:

  1. 东北地区(如内蒙古东部)
  2. 华北西部(如河北、山西北部)
  3. 西北东部(如甘肃、宁夏部分地区) 这些区域呈现明显的农牧景观交错特征。

三、形成背景

最早由地理学家赵松乔在1953年提出,通过察北、察盟等地的调查发现:随着纬度北移,集约农业逐步过渡为粗放农业,最终递变为游牧区,400mm等降水量线是重要分界线。

四、主要特点

  1. 经济双重性:农作物种植与牲畜饲养并重
  2. 生态脆弱性:易受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影响
  3. 文化交融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在此交汇

五、补充信息

我国曾在该区域征收牧业税(现已取消),其管理政策需兼顾农牧业协调发展。当前学术研究多聚焦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注音:bàn nóng bàn mù qū(ㄅㄢˋ ㄋㄨㄙˊ ㄅㄢˋ ㄇㄨˋ ㄑㄩ)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桚桚爱口识羞安绥阿修罗逼夹步玄斗苍髯如戟层遝插科打诨沉痼自若虫牢仇外鉏麑醇听璀玮挡众大女人盗憎主人大运河得案低昂动人心魄短算返哺锋车风驰电击忿鸷父祢伏石抚心自问赶情铬镍钢格斩花枝招颤虎劲活性坚陈礛诸肌腠界绝缉缉翩翩机中连收龙津女闹宗派拟质弄怂掐子悛悔散弛散杂参横射室世贵四输桃水铁证推拿小价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