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明 沉采 《千金记·登拜》:“王法无亲,各官遵守,三令五申,七符六詔,虽云兵出有奇,其实兵行诡道。”
“七符六诏”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令的频繁发布与权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指多次发布重要命令,其中“符”指代兵符(调兵凭证),“诏”指皇帝诏书。两者均象征古代统治者的至高权力,强调政令的强制性和反复性。
常见于古代军事或法律语境,例如明代戏曲《千金记·登拜》中,通过“三令五申,七符六诏”强调军令的严格性。现代多用于比喻反复强调重要规定或政策。
最早出自明代沈采的戏曲作品,后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侧重表达政令的密集性和权威性。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千金记》等文献。
《七符六诏》是指古代中国的皇帝、大臣所用的祭祀礼仪中所使用的符箓和诏令的总称。这些符箓和诏令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被视为重要的祭祀工具,用于传达君主的旨意。
《七符六诏》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斤”。其中,“言”是古代汉字中代表“语言、言说”的意义;“斤”是一个表示“斧头”的象形字。根据这两个部首,我们可以分解出“言”和“斤”两个发音部分。
根据笔画的分析,符号“言”由二个笔画组成,而“斤”由两个笔画组成。因此,整个词的总笔画数是4个。
《七符六诏》的繁体字形式为「七符六詔」。在繁体字中,“诏”用“詔”代替,其中“詔”是用来表示君主发出的诏令的。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七符六诏》的写法也略有不同。在古时候,它的写法为「七符六咺」。其中,“咺”是用来表示祭祀仪式中所用的符箓等器具的。
1. 《七符六诏》是古代君主祭祀仪式中的核心部分。
2. 为了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朝廷举行了盛大的《七符六诏》祭祀仪式。
3. 在《七符六诏》仪式中,君主会向祖先祈求国家繁荣。
七符、六诏、符箓、诏令、祭祀、仪式、君主
祭品、祭拜、祈祷、奉献
贪婪、无信、放任、自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