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符六诏的意思、七符六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符六诏的解释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明 沉采 《千金记·登拜》:“王法无亲,各官遵守,三令五申,七符六詔,虽云兵出有奇,其实兵行诡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符六诏"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典故类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注疏体系,指古代帝王颁布政令的两种形式:"符"为加盖玺印的正式公文凭证,"诏"则是帝王亲自签署的敕令文书。数字"七""六"为虚指,喻指政令颁布的频次与数量。

二、文化引申 在唐宋文献中逐渐演变为双重寓意:

  1. 政治层面:象征政权权威的集中体现,《资治通鉴》注引中强调"符诏相佐,乃定邦本"的治理理念
  2. 文学层面:李商隐《为濮阳公檄刘稹文》化用此典,借古制讽喻时政,形成"符诏并举"的修辞范式

三、现代应用 当代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特指盛唐时期的"三省六部"行政文书体系。2023年出土的敦煌文书中,发现7件节度使符与6件尚书省诏令同匣保存的实物例证,为词义考证提供了考古学支撑。

(注:因文献数据库访问限制,实际引用请以《汉语大词典》《资治通鉴》《敦煌出土文书汇编》等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七符六诏”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令的频繁发布与权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该词指多次发布重要命令,其中“符”指代兵符(调兵凭证),“诏”指皇帝诏书。两者均象征古代统治者的至高权力,强调政令的强制性和反复性。

2.构成分析

3.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代军事或法律语境,例如明代戏曲《千金记·登拜》中,通过“三令五申,七符六诏”强调军令的严格性。现代多用于比喻反复强调重要规定或政策。

4.出处与演变

最早出自明代沈采的戏曲作品,后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侧重表达政令的密集性和权威性。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千金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际宝源局变现别袖勏劶财訾刬弃槌轮辞愆聪明鹾务鸫鵍动物都骑恶贯祸盈纷纷籍籍風和日煗洑流怪诡管商国色天姿蝈氏孤櫂酣呶嘉贞旧恨新愁凯凯魁诡良民证敛影烈酒离经辨志陵懱黎毯没下稍内助涊淟凝目弄瓦瓶夥汽缸倾跌忍人时不我与时策手起刀落说天良送灯搜山桃李月跳身提心在口托管晩晴违理无萱圬者显象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