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斯的意思、若斯的详细解释
若斯的解释
如此。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飘颻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词语分解
- 若的解释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约计:若干(乶 )。若许。 此,如此:“以
- 斯的解释 斯 ī 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古同“厮”,卑贱。 古同“澌”,尽。 姓。 笔画数:; 部首:斤;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若斯”是汉语书面语中表近指义的复合虚词,由代词“若”与“斯”同义连用构成,属于文言词汇的遗留用法。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
基本释义
“若斯”意为“如此”“这样”,用于指代前文所述内容或强调当前状态的程度,常带有感叹语气。例如:“人生若斯,夫复何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
构词溯源
该词属同义复用结构:“若”在甲骨文中作“择菜”象形,后虚化为指示代词;“斯”在金文中原指“劈砍”动作,假借为近指代词。二者在春秋时期完成同义复合,形成强调性指代功能(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
文献例证
在传世典籍中可见典型用例:
- 《后汉书·张衡传》:“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虽凿枘于刳方,求兹鸟而罔状,庶斯奉以周旋,勉仰高而蹈景兮,历中扃以升降;悔相道而弗及兮,心徘徊以踌躇。分若斯而不贰兮,愿依彭咸之遗则。”(中华书局点校本)
- 《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若斯之妙,而陆之所未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于学术论著、仿古文学作品及成语典故引用场景,如“若斯之难”“若斯而已”等固定表达仍具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若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若斯”意为“如此”,常用于强调某种状态或程度,表达对事物性质、情况的描述。由“若”(像)和“斯”(这样)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像这样”或“如此这般”。
二、历史文献用例
- 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通过“若斯”形容宫殿的珍贵与独特。
- 三国曹植《公宴》诗:“飘颻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以“若斯”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永恒期许。
- 南朝萧统《〈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指代文采繁复的作品类型。
三、现代用法与拓展
- 文学表达: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保留古风色彩。例如:“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引自)。
- 人名寓意:作为名字时,“若”象征灵性,“斯”指文雅,组合寓意聪慧、文质彬彬(需注意与人名用法的区别)。
- 成语争议:部分资料称其为成语,表“事物相似”,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解读。
四、使用建议
- 语境适配:适合诗词、历史小说等需复古语感的场景,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辨析区分:注意与人名“若斯”区分,避免混淆词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句,可参考《文选》《曹植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钧壁上观博征朝开暮落花承露盘尘曀触物兴怀当头棒啗悦大使钓屠笃责燔烧飞节芝赴官贵属闳博恢奇火球稽逋讦参荆楛就蓐崛地而起局僚浚濑开斋姱修连蒂亮眼黎氓灵彩伶优绿林豪杰驴生机角瓮生根甿歌目击道存泼黛剖割强果起根发由请吏清蔚染采人浮于事任运散牧三人为众煞场上切声色货利耸肩缩背特殊化同文共规吻兽五部洲武色恶湿居下鲜云小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