蔏蒌的意思、蔏蒌的详细解释
蔏蒌的解释
水生白蒿。
词语分解
- 蔏的解释 蔏 ā 〔蔏萎〕一种水生蒿草,即“白蒿”。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蒌的解释 蒌 (蔞) ó 〔蒌蒌〕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滨。亦称“白蒿”。 〔蒌叶〕常绿木本植物,果实有辣味,可制酱。 (蔞)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蔏蒌(shāng lóu)是古汉语中对特定植物的称谓,属菊科蒿属植物。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字义解析
- 蔏
指代蒿类植物。《尔雅·释草》云:“蔏,蒿也。”其形态特征为茎叶纤细,多生于水泽地带。
- 蒌
即“蒌蒿”,又名芦蒿。《诗经·周南·汉广》有“言刈其蒌”之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注:“蒌,蒌蒿也,叶似艾,白色,可食。”
蔏蒌合称,常见于古代文献指代蒿属植物,尤指茎叶可食用的种类。
二、植物学特征
蔏蒌的现代植物学对应种为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特征包括:
-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60–150厘米;叶羽状深裂,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 分布:常见于河滩、沼泽等湿润环境,中国南北多地均有分布。
- 用途:嫩茎叶为传统野菜(如“藜蒿炒腊肉”),《救荒本草》载其“采苗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 ;全草可入药,具利胆、消炎之效。
三、文献考据
- 《尔雅》
最早将“蔏”归为蒿类,奠定其名物训诂基础 。
- 《本草纲目》
李时珍称蒌蒿“气味甘无毒”,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 。
- 《植物名实图考》
清代吴其濬详绘蒌蒿形态,并注:“蒌蒿生水泽中,二月发苗,茎柔叶细” 。
四、现代应用
蔏蒌(蒌蒿)至今仍是重要的药食资源:
- 食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春季采摘嫩茎,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
- 药用:现代药理证实其具保肝、抗炎活性,相关研究见于《中国中药杂志》 。
参考资料
- 《尔雅》释草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古籍在线)
- 朱橚《救荒本草》(国图中华古籍资源库)
-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中医药数据库)
-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哈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馆藏)
- 张明华等,《蒌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19年刊
网络扩展解释
“蔏蒌”一词可能存在以下可能性:
- 文字讹误:
- 可能是「商陆」(学名:Phytolacca acinosa)的误写,这是一种常见中药材,根茎有毒但可入药。
- 或为「蒌叶」(胡椒科植物)的变体写法,其叶可食用或药用。
- 生僻字组合:
- 「蔏」单独指代一种古书中的草本植物,《尔雅·释草》有“蔏藋”的记载。
- 「蒌」通常指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常见于水边,嫩茎可食,古诗词中多有提及(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方言或地方名:
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特定植物的方言称呼,但缺乏权威文献支持。
建议:
由于该词未见于常规词典及文献,若您有具体出处(如古籍段落、方言语境),请补充说明以便进一步分析。此外,可检查是否有字形相近的词汇需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表甥蔽茂彩色摄影长桑君撑驾除过储驾伺候大训典主诋弹顶相惇物饵钓发发放鹢犯事風颷服软高干大高谢官不威牙爪威俇攘国表过堂雇主海外汗邪汉姓黄精环泣交牙津妾军令状考定联蝉庐居马革裹尸蔓生茅龙懞憧秘方墨路墙头诗琴歌软困三传善败奢摩它释警时局嗜爪属草稾水袋蹄道娃儿物论鮝铺小留谐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