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举的意思、后举的详细解释
后举的解释
(1).谓日后行事。《晋书·陶侃传》:“ 侃 以孤军一队,力不独御,量宜取全,以俟后举。”《魏书·高6*句6*丽传》:“ 世祖 怒,欲往讨之, 乐平王 丕 等议待后举, 世祖 乃止。”
(2).指后发举事。《明史·刘基传》:“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词语分解
- 后的解释 后 (③后⑥後) ò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姓。 先前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笔画数:; 部首:丶;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后举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后举"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一、 字面意思
- 后: 指时间或次序上的靠后、延迟。
- 举: 指行动、举措、发动、进行。
- 合义: 指推迟行动、延后进行某项举措或计划。强调不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在更晚的、更合适的时机进行。
二、 引申义与常用语境
- 后发制人: 这是“后举”最常见的引申义和运用场景。指在对抗或竞争中,不首先采取行动,而是等待对方先行动(暴露意图、弱点或消耗力量)之后,再根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行动来制服对方。这是一种强调观察、忍耐、把握时机的策略。
- 例: 在商业竞争中,实力较弱的一方有时会选择后举,待市场领头羊推出新产品并暴露其不足后,再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改良产品。这种策略体现了后举制胜的智慧。
- 来源参考: 此策略思想可追溯至古代兵法智慧,如《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蕴含的“知己知彼”思想是后发制人的理论基础(虽未直接使用“后举”一词,但思想相通)。现代战略管理著作如《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著)也探讨了次位者(Challengers)的竞争策略,包含类似“后发”理念。
三、 词典释义佐证
- 权威的《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后举”的解释侧重于其行动层面的含义:
后举 [hòu jǔ]: 谓日后行事。亦指推迟行动。
- 此释义清晰地说明了“后举”的核心在于行动的延迟性。
- 该词条亦收录了“后举”在特定语境下的用例,进一步印证其含义。
“后举”意指推迟行动、延后进行。其最核心的引申义和常用语境是后发制人,即在对抗或竞争中,不先采取行动,而是等待时机成熟或对方行动后再采取更有利、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争取最终优势。这是一种强调时机把握和策略性的行为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后举”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日后行事
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采取行动或处理事务,强调“延迟执行”或“等待时机”。
出处与示例:
- 《晋书·陶侃传》记载:“侃以孤军一队,力不独御,量宜取全,以俟后举。”意为陶侃因兵力不足选择暂时退让,等待后续行动。
- 《魏书·高句丽传》中也提到类似用法,指暂缓军事行动以待将来。
2.后发举事
指在他人或对方行动之后,再发起自己的行动,常见于战略或军事策略中,强调“后发制人”。
出处与示例:
- 《明史·刘基传》提到:“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此处刘基主张通过后发制人的策略取得胜利。
字面拆解
- 后: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后续”(如“之后”“后方”)。
- 举:本义为“抬起”“发起”,引申为“行动”“举措”。
组合后整体含义与“延迟行动”或“后发策略”相关。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爱美的本字才华盖世测量蝉灵子疢疾持拔重山樗栎庸材刀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蹈咏盗源大余低矮电磁波调一洞察一切反青奉告分镜头剧本粉荔府尹根随瓜剖碁布故蹊古事黑组荷扰画蛋湟潦化日魱鮥惛眊兼善天下截辱尽欢瑾瑜稽查龙曜绿浪孟姜女调杪冬妙简宁野驽羸胚盘颇讥七宝车旗门罄心勤劳桡散山河松树无点武克显志小床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