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番户的意思、番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番户的解释

(1). 唐 时谓被赦免过一次的官奴、官婢。 宋 费衮 《梁溪漫志·官户杂户》:“按 唐 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农;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邑,配 岭南 为城奴也。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通年服役的人,称为官奴婢,免(朝廷下赦诏,官奴婢与普通罪人同得宽免)一次称为番户。”

(2). 清 时称少数民族已编入户籍者。《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 甘肃 循化 、 庄浪 、 贵德 、 洮州 , 四川 懋功 、 打箭鑪 , 云南 维西 、 中甸 等处,同知通判所属为番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番户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特殊类别,特指唐代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群体或依附于特定机构的服役人口。根据《唐六典》记载,番户来源于“反逆相坐”的罪人家属,隶属司农寺管辖,需定期轮班服役。其身份低于良民而高于官奴婢,属于贱籍的一种。

在唐代法律文献《唐律疏议》中,番户与官户、杂户并列为三类特殊户籍,主要承担宫廷、官府的手工业或杂役工作。其生活区域集中在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每年需按固定周期“番上”(即轮流当差),服役期满后允许返回原籍。

《资治通鉴》提及的“蕃户”概念,则专指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部落。这类群体多分布于边疆地区,如突厥、吐蕃等归降部族,需向朝廷缴纳特定贡赋并接受羁縻府州管理。其户籍独立于汉民系统,保留原有社会组织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宋代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简化,“番户”作为专有名词逐渐消失,但在《宋史·兵志》中仍可见到“蕃兵”记载,指由归附部族组成的边防武装力量,可视作唐代番户制度的军事化延续。

网络扩展解释

“番户”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主要分为唐代和清代两种释义:

一、唐代释义

番户指被赦免过一次的官奴婢(包括官奴、官婢)。根据唐代制度,因谋反等罪被抄家者,其家属会被贬为官奴婢。若遇朝廷赦免,第一次赦免后称为“番户”,第二次赦免为“杂户”,第三次则恢复为平民。例如:

二、清代释义

清代将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编入户籍后,称为“番户”。例如:

三、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番户”可引申为“不劳而获的人”,但这一用法与历史定义关联较弱,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该词。唐代侧重赦免制度,清代指向户籍管理,而现代解释可能存在语义演变。建议参考权威历史文献以获取更精准的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贼板脸扳缯宝母避世墙东驳屈唱诨崇雅黜浮辍涂道婆大众生活淀粉鵰弧东海公独苗敦龎反监奉粟忿郁干竭甘利高位厚禄隔靴爬痒浩落华颠哗沸胡鼓挥扬呼啦呼噜翦弃戒节惊骛紧着看戏廊道戾深柳编麦信睦睦那儿裊亸軿辎飘风暴雨贫腐破罐破摔堑渊穹闾曲阜涩滞扇席稍漆首辅输竭司方死囚随阳唐猊为虎添翼析圭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