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南车。 汉 徐岳 《数术记遗》:“数不识三,妄谈知十,犹川人事迷其指归,乃恨司方之手爽。” 甄鸾 注:“司方者,指南车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圆丘歌·皇夏》:“式道移候,司方迴指。”
(2).指示方向。《文选·左思<吴都赋>》:“俞骑聘路,指南司方。” 吕向 注:“指南,车名。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方,故曰司方。”《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冲之 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马钧 以来未有也。”
(3).主管南方。 三国 魏 曹植 《大暑赋》:“ 炎帝 掌节, 祝融 司方。” 赵幼文 校注:“司,主也;方,谓南方。”
“司方”一词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综合各来源解释如下:
指南车
指古代用于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汉代徐岳《数术记遗》提到「司方者,指南车也」,北周庾信诗中亦有「司方迴指」的描述,说明其作为导航工具的功能。
指示方向
引申为广义的方位指引,如《吴都赋》中「指南司方」指车上的木人恒定指向南方,祖冲之改良的指南车也以「司方如一」形容其精准性。
主管南方
与古代神话和职官相关,如曹植《大暑赋》中「祝融司方」指火神祝融掌管南方,此处「方」特指方位南方。
补充说明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引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需结合文本判断,例如:
司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司(sī)和方(fāng)。
司字的部首是口,总共有5个笔画。
方字的部首是方,总共有4个笔画。
司方是古代汉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如《周易》和《尚书》。
在繁体字中,司字和方字的形状没有改变。
在古代,司字和方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1. 这个案件由司方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司方的意见对于决策非常重要。
3. 他专注于司方的工作,为了公正的判断做了大量的努力。
相关组词:司法、司令、司机、方案、方向。
近义词:官方、执法、法律。
反义词:非法、违禁、不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